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311/2911:11:07
新华网

办好“家门口”普惠优质学前教育 成都市新都区创新探索“镇村办园”新路径

信息2023-11-29 11:11:07
字体:
分享到:

  成都市新都区积极探索“镇村办园”新路径,2022-2023年新增镇村公办幼儿园13所、学位6780个,有力推动了该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优质均衡发展。

  新都区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坚持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改革创新激发学前教育内生动力,坚持挖潜扩量、提质增效、强化保障,破除瓶颈扩大供给,办好群众“家门口”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

  探索挖潜扩量就近办园机制

  针对人口密集区域入园难等问题,新都区深入挖掘整合资源要素、开展结构优化调整,全面梳理镇(街道)、村(社区)集体资产,由镇(街道)或村(社区)作为主体,孵化家门口公办幼儿园,有效破解新建公办幼儿园土地经费等要素约束紧、建设周期长、学位供给增长有限等难题。

  针对公办幼儿园编制紧缺等问题,新都区系统梳理中央和省市支持镇村办园的有关政策,印发《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发展的通知》,出台《成都市新都区镇(街道)和村(社区)举办公办幼儿园实施办法(试行)》,鼓励镇(街道)和村(社区)作为办园主体提出申请,国资金融、农业农村等部门参与前期审核指导,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行业资格审查后颁发《幼儿园注册登记证》,区委编办按照幼儿园设立流程依法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此外,新都区明确镇村公办幼儿园可由举办单位直接管理,也可借鉴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模式,自行确定委托方式,遴选有经验的办学团队,签订《委托管理协议》,依据相关法规政策要求实施办园专业管理运营。

  探索提质增效特色办园机制

  新都区将各级各类培训资源下沉至村镇,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搭建进阶平台,构建园级初赛、联盟组复赛、区级决赛的分级研赛活动体系;发挥名师效应,组织区内学前教育省、市特级教师和区级名师开展巡回指导。

  落实《成都市幼儿园课程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儿童为本的课程理念,探索一园一特色园本课程,推进镇村公办幼儿园保教课程有机更新。

  同时,建立等级评定信息数据库,对符合提升评定条件的幼儿园提前指导,完善区级解决清单及整改机制,2022-2023年新增镇村公办幼儿园全部通过市二级园评定,优质园数量和覆盖面稳步提升。

  探索强化保障优质办园机制

  参照现有公办幼儿园财政补助标准,由新都区财政将镇村公办幼儿园运转经费补贴和绩效考核经费列入年度预算。通过财政持续投入,保教费下调幅度最大的达到每月1740元,公益普惠底色凸显,群众得到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

  新都区印发《镇村办园结对帮扶工作方案》,推动区内市一级及以上高品质幼儿园与镇村公办幼儿园结对,优化幼儿园联盟组、发展共同体、教研联组等帮扶机制,深入开展专题培训、到园指导、案例分析、送教到园、教师交流、教研共享等活动,有效帮助镇村公办幼儿园全方位提升办学水平。

  同时,严格执行《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发展的通知》,压实相关部门职能职责,提升跨部门协同治理能力,加强幼儿园监督管理;强化联合检查,由新都区教育局牵头,制定检查清单,在开学等重要时间节点联合镇(街道)、相关部门开展检查;出台《镇村公办幼儿园资金管理办法》,明确镇村公办幼儿园财政补助资金使用范围和流程,确保资金使用管理规范;充分发挥属地管理效能,由属地镇(街道)和区教育局共同实施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绩效经费拨付依据,推动幼儿园依法办园、规范办园、安全办园。

来源: 新都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徐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