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312/2911:49:45
新华网

“进度条”刷新 成都“新谷国际创新中心”全面建成即将投用

信息2023-12-29 11:49:45
字体:
分享到:

12月27日,成都天府新谷全新打造的高能级科创平台“新谷国际创新中心”,实现科创新地标全线亮灯,16.6万平方米高质量科创载体全面建成,即将呈现。

大楼外观

据介绍,2024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天府新谷即将迎来深耕科技孵化的第30个年头,天府新谷同步推进成果转化与产业集群提升行动,依托“三网两跨”国际创新孵化链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生物产业以及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持续培育新的创新增长引擎。

再添“国字号”硬核科创名片

高能级科创载体全面建成投用在即

在成都金融城核心区域的府城大道西段,“新谷国际创新中心”科技感十足的光彩律动,充满生机活力。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在“新谷国际创新中心”建筑顶部,流畅律动的光彩线条,用动态光彩勾勒出“祥云”图景,蕴意创新创业直冲云霄、翱翔云端。

“今年1月,就在这里,我们迎来‘新谷国际创新中心’主体竣工,岁末之时,高能级科创载体已经建成,即将全面交付投用。”据天府新谷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天府新谷已聚集上千家企业、万余名创业者,园区年产值40亿元,累计孵化高新技术企业逾百家。随着16.6万平方米的新建科创载体“新谷国际创新中心”全面投用,届时,天府新谷创业社区载体面积将达53万平方米,聚集创新创业者将达到2.5万人规模。

从2018年酝酿启动科创载体全新打造,到2021年4月正式启动建设,再到2023年1月主体全面竣工,6月新谷创业广场的正式“开园”……数百天时间里,上万张图纸变成实物载体,科技创新高质量载体“新谷国际创新中心”拔地而起,入列“国家级”科创载体阵列,在培育一批高质量创新创业企业集群的同时,持续引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持续完善全生命周期的创业孵化生态。

运动场

“牵手”仲量联行迭代创新生态

依托“三网两跨”聚焦国际创新孵化

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功能新优势,今年9月,天府新谷与亚太地区和中国领先的物业与资产管理服务提供商“仲量联行”在北京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整合聚集优势创新资源,推进“新谷国际创新中心”的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深化营造优良创新生态。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命题,随着“新谷国际创新中心”建设,天府新谷启动成果转化与产业集群提能行动。“近年来,我们在持续探索科技孵化专业化、国际化布局。”天府新谷相关负责人分析,“转化提能行动”将紧扣天府新谷构建的“三网两跨”体系,打造聚焦成果转化与产业集群的国际化科技孵化平台,促进更多创新项目本地转移转化。

针对天府新谷已聚集的电子信息、生物产业,以及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态,成果转化与产业集群提能行动将紧扣成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强化平台引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技术,促进一批创新技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成果转移转化,打造创新型企业引领发展、创业型企业协同共进的科技孵化集群生态。

打造有温度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新谷创业公园“开园”社区化场景呈现

“每天下楼,我们都会约上隔壁孵化楼的篮球‘搭子’,在新谷创业公园,约场篮球运动起来。”12月27日下午6时,园区创业者陈智与同在园区的篮球爱好者们,开启下班后的运动时间,“楼上创业场,楼下运动场,这种‘学院派’的创业社区,充满活力。”“陈智们”所说的新谷创业公园,是今年6月建成投用的“创业+运动”活力运动空间。

处于孵化载体中央区域的新谷创业广场迎来了全面投用,新建的标准化灯光篮球场,向创业者们免费开放,夜间灯光球场让园区入夜时分也是人头攒动。楼上创业,楼下运动,正在这里成为万名创业者“很成都”的创业生活方式。

据统计,截至目前,天府新谷园区科技企业总量近千家,聚集创业人近20000人,培育在库“专精特新”企业4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培育瞪羚、雏鹰企业55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200家,连续八年蝉联国家级优秀(A类)孵化器。(完)

来源: 天府新谷
【责任编辑: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