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网遂宁供电公司提前谋划,以“大云物移智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为驱动,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探索构建数智化电网。以“深化对内应用,拓展对外分析”为方针,调研专业、基层需求,在企业内部聚焦负荷管理、无人机自主巡检、变电站智能巡视等数据应用;在企业外部注重政企交流,挖掘电力大数据与政务、税收、水文、环保等多个领域数据融合场景。
国网遂宁供电公司员工研究电力数据应用新场景。
供服指挥平台 注入保供新动能
“通过设备巡视管控系统可视,比如巡视轨迹一键查看、巡视图片远程调阅、缺陷隐患智能识别等,我们能随时掌握现场巡视状况和结果,确保设备巡视到位率和运维保障质量。”国网遂宁供电公司利用卓越服务供电指挥平台开展电网设备运维保障,聚焦设备巡视质量在线管控、故障处置端口前置,保障可靠供电。
作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卓越服务供电指挥平台功能模块研发和试点应用单位之一,国网遂宁供电公司通过现场调研、应用、问题反馈、指导改进提升等,推动该系统应用。保电巡视过程中,工作人员按照任务自动派发、过程系统可视、缺陷实时上传、结果量化评估的闭环管理流程,实现设备巡视在线管控。
卓越服务供电指挥平台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是主动抢修工单的管理,该项功能已将故障抢修管理由传统的人工报修转变为“系统研判+自动预警+主动抢修”模式。该公司管理人员利用该系统实时研判的设备故障数据,自动派发设备主动抢修工单并短信预警,随时跟踪掌握抢修人员到位情况及抢修进度,督促抢修现场的安全管理和抢修效率。
“通过设备故障实时研判和主动抢修的介入,我们设备故障后的复电效率提升了接近50%。若是日间低峰或凌晨发生的设备故障,也许用户还未感知到停电,我们就已经抢修复电了。”该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无人机巡检
无人自主巡检 开启运维新模式
“10千伏大力线无人机自主巡检开始……”遂宁蓬溪县大石供电所工作人员通过无人机管控系统下达指令,位于供电所楼顶的无人机机巢随即打开,一架无人机开始飞往指定线路开展自主巡检。这是国网遂宁供电公司在蓬溪县建成的四川首个无人机巡检示范区。示范区包括13座分布式机巢及通信基站、中继网络,可对县域内10座变电站和80%输配电线路实施自主巡检。
“通过无人机自主巡检,可对各类设备做到应巡必巡、巡必到位,及时发现人工巡检难以发现的隐患及细小缺陷,精准掌握设备健康状况。”据大石供电所负责人介绍,以大石镇10千伏大力线为例,60公里的线路进行人工巡检需45天左右,通过手持无人机巡检需近7天时间,利用无人机机巢自主巡检只需1天时间。
2023年以来,国网遂宁供电公司深化无人机巡检业务数字化转型,开发机巢协同巡检、基础数据治理、模型在线处理等增量功能。无人机机巢集成人工智能、北斗定位、前端识别等技术,可通过三维模型精准预设无人机巡检轨迹,实现试航区范围内输电、变电、配电设备自主智能巡检全覆盖,有力推动设备巡检由“爬坡上坎、逐基登杆”向“遥控指挥、先飞后检”模式转变。
目前,国网遂宁供电公司已应用无人机机巢开展线路自主巡检816.16公里,上传照片36939张,系统智能识别缺陷467处,电网设备巡检效率和缺陷检出率分别提升8倍、10倍,线路跳闸率下降21%,供电可靠性得到极大提升。
水文动能模型 拓展发电新思维
“遂宁市位于涪江中游,每年6至9月的主汛期极易发生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防汛形势尤为严峻,这套‘涪江流域水文动能模型’能帮助我们提升流域发电量,实现有序用水调度,助力流域防洪减灾。”国网遂宁供电公司数字化部负责人介绍道。
“涪江流域水文动能模型”是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与四川省水利厅的联合指导下,国网遂宁供电公司联合市水文局、大数据局,针对业务重、难点,协同遂宁市水文局选取非统调电站,最终成功研发,在社会公益保障、区域经济发展上起到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该模型通过实时监测涪江流域水电站的流量、水位、闸门开启高度等数据,分析测算上游电站泄流对下游电站的影响,及时调整下游电站运行状态,实现联动有序发电有效减少弃水、提高发电质效并有效减少洪灾发生。
接下来,国网遂宁供电公司将继续由“智”提“质”,赋能电力生产全过程提质增效,以科技创新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促进电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应用,积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经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