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405/2216:14:43
新华网

擦亮金字招牌|四川大邑试点绿色种养循环模式 农产品质“升”量“高”

信息2024-05-22 16:14:43
字体:
分享到:

宏吉博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发酵罐。(大邑县委宣传部 供图)

5月21日,四川省2024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推进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召开,参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大邑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粪肥集中处理、还田技术模式及追溯系统运行情况,大邑县作了典型经验发言。

绿色种养循环模式是一种将畜禽养殖粪污经过处理,转化为可利用的有机肥、沼液,施用还田,是实现种养结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经过处理后的粪肥既可以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又能增加土壤肥力,增强农作物抗逆性和抗病虫能力,有力促进化肥农药减量,改善农村整体生态环境。

宏吉博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天然气增压压缩机。(大邑县委宣传部 供图)

2021年,四川正式启动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作为成都平原重要的产粮区和畜禽养殖区的大邑县便是24个试点县之一。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大邑县通过传统运输还田、集中处理厌氧发酵还田和浓缩处理还田三种模式,积极推进农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并培育壮大了9家服务组织,集成推广了一批技术模式,为后续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探索了经验。

畜禽粪污“变废为宝” 农产品提质增效

畜禽养殖废弃物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程度低,一直以来是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开展以来,大邑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大邑县悦来镇一家养猪场的门口,茂福粪便收集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李彬连接好管道,打开阀门将储粪池里的粪污抽到运输车后部的罐体内。

运输车装满后,李彬驾车来到位于王泗镇的大邑县宏吉博润集中处理中心。在这里,粪污将通过中温厌氧发酵处理后,变成沼气和含有丰富有机质的沼液。沼液通过管道或者社会化服务的运输车灌溉到农田,不仅能有效减少化肥使用量,还能改善土壤结构。

在位于大邑县安仁镇的金谷域澳洲庄园,葡萄园接通了有机肥输送管道。沼液肥通过管道可以均匀地输送到葡萄根部,葡萄长势更好,果实更大。该庄园技术总工胡尚蒙介绍,沼液肥能促进花芽分化和生长,提高作物免疫力和品质。目前,他们已经有200亩的柑橘、蓝莓、草莓在施用粪污发酵后产生的沼液肥,不仅节约了肥料钱还增产。

“虽然目前产量增幅不大,但施用有机肥对改善土壤结构、提升作物品质肯定是有着长远的好处的。”宏吉博润集中处理中心负责人王晓辉说。

葡萄沼液专用肥种植试验田。(大邑县委宣传部 供图)

据了解,这些施在田间的有机肥,都是从大邑县域内大型养殖场里的畜禽粪污转化而来,它们富含农作物所必需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1吨粪肥的养分含量相当于20至30公斤化肥。

试点以来,大邑县按照整县推进、就地就近、安全利用、节约成本的原则,围绕125家集中连片规模化养殖场和10万亩粮油、果蔬还田区域科学布局,确保了项目规范有序实施。近3年来,大邑县年均沼肥还田达30万立方米以上,还田面积10万亩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

据了解,为推动绿色种养循环顺利实施,大邑县建立了绿色种养循环粪肥还田追溯大数据平台,对粪肥收集数量、运输、施用全流程可追溯监管,保证粪肥来源、转运、施用数量准确。同时,大邑县还建立监测点21个(含5个长期监测点)覆盖全县主要土壤类型,对油菜、水稻、小麦、蔬菜、柑橘作物的粪肥还田效果进行跟踪调查监测。

“根据试验结果,各监测点土壤养分、有机质含量均明显提高,化肥减量15%-20%。作物施用沼液肥与常规施肥相比产量更高,经济效益平均增加了5%以上。”大邑县农业农村局农技师陈世龙说。

葡萄沼液专用肥种植试验田葡萄长势良好。(大邑县委宣传部 供图)

探索多种技术模式 互补联动“点粪成金”

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基于传统运输还田模式,大邑县探索出了传统运输还田模式、集中处理厌氧发酵还田模式、浓缩处理还田模式三种互补联动的运行模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几天,位于大邑县安仁镇的父老乡亲农作物专业合作社正忙着抢种水稻。合作社负责人陈海军谈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合作社的200亩水稻田施用的底肥,是畜禽粪污经过大邑县宏吉博润集中处理中心进行中温厌氧发酵处理后产生的沼液肥,不仅减少了化肥使用,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该处理中心能年处理畜禽粪污35万吨、产沼气约为1100万立方米、产沼液肥26万吨。每年可为大邑十万亩高标准农田提升有机质0.129%。

为满足偏远山区规模化养殖场的处置需求,大邑县还研发推广了浓缩处理还田模式,将移动式粪肥浓缩富集设备直接投放到养殖场,粪污制成沼液后,通过粪肥服务合作社运输还田。在位于大邑县悦来镇夬石村的四川万物生养殖场,一根排污管连接着一个长方形的集装箱式粪肥浓缩富集设备,该设备大约有10立方米的容积。养殖场负责人胡军介绍,这套设备很方便,解决了粪便的运输处理问题。粪污在通过干湿分离后进入这套处理设备,然后将按10:1比例对粪肥进行浓缩处理,大概5分钟粪污就可以转化为浓缩液肥。

据介绍,在探索有效技术模式的同时,大邑县还通过政策支持等,鼓励集体经济组织、社会主体等开展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服务。目前,大邑县共培育了9家专业化的本土服务组织,不断优化提升粪污运输队伍、车辆、施用设备、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打通了种养循环“最后一公里”。(完)

来源: 大邑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