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405/2513:58:34
新华网

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四川绵阳举行建筑施工智能建造实战大讲堂

信息2024-05-25 13:58:34
字体:
分享到:

5月24日,由四川省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办,绵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绵阳交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办的力的这一关键时期 赋能高质量发展”绵阳市建筑施工智能建造实战大讲堂开讲。大讲堂将课堂开设在重点工程智能化施工现场,近200家在绵阳的施工企业负责人边听边看、互动交流、以讲促学、提升能力,携手助力当地建筑施工智能建造水平整体提升。

随着人工智能、建筑信息模型、机器人等技术的运用,绵阳的建筑业数智升级有哪些切入点?课堂现场,中交二航局专家以全国数十个案例解析,分享了我国智能建造发展趋势,建筑业“智改数转”机遇与难点等,并从加强产学研合作、标准体系和注重人才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工地变课堂,教学在现场。讲堂一旁就是正在施工的绵阳青石路涪江大桥智能顶推作业现场,在60台步履式顶推设备,一套智能控制系统下,大桥桥身每天高效推进20余米,还能自动纠偏回位,同等建造规模下,传统施工需要30多人,在这里,3名工程师就能完成,效率翻倍,安全性、精准性也大大提高。

类似的智能模块和场景,如何推广运用在市政、房屋等更多建筑场景中?如何以数字手段帮助工程建设提效率,降成本?针对大家的疑问,授课专家以我国多个大型工程智能建造实例展开详细分析,提出建议。

“建筑企业‘智改数转’,既要主动创新,也要紧盯行业风口,这样的课堂,针对性强,很实用。”绵阳滨河北路工程改造项目代表王强说,从课堂传递信息来看,更加坚定了未来以数字建造推进“提品质、降成本”的目标方向,“力促我们用新型建造方式参与建设管理变革”。

中交二航局青石路涪江大桥项目负责人陈柏町谈到,将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结合工程应用、产业孵化、人才培养等优势和绵阳科技城科技孵化创新的特点,共同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经验模式,加快推动项目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共同助力绵阳建筑施工领域智能建造水平提升。

“工地讲堂”是绵阳住建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 赋能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中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将建筑施工数字化升级中生涩枯燥的课程,放在智能化程度高、示范引领性强的工地现场,通过现场观摩讲解演示,互动交流,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更直观生动,以零距离学习补短板,小课堂发挥大作用,带动更多传统建筑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真正“学到手、带回去、用起来”。

据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消息,以智能建造为抓手,目前绵阳正抓紧制定《绵阳市智能建造项目实施指南》,塑造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地等9大主要场景,还将以建设试点工程、培育龙头企业等方式,加快打造绵阳智能建造核心竞争力,塑造绵阳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品质升级新动能新优势。(完)

来源: 绵阳市涪城区住建局
【责任编辑: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