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4 06/1810:07:59 来源: 四川日报

看川北民居“标本”的古老与新生

2024-06-18 10:07:59    来源: 四川日报
字体:
分享到:

  依山傍水的向阳村。高志农 摄

  向阳村古建筑的典型——魁星楼。高志农 摄

  位于广元市昭化区柏林沟镇的向阳村,曾是古蜀道米仓道、金牛道连接线上分支利(州)阆(中)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后因入蜀主路改道,驿站逐渐变得萧条。

  如今的向阳村古风犹存,古建民居保存完好,被誉为川北民居的“标本”。远远望去,村中房屋错落有致地镶嵌在青山绿水间,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止。目前,向阳村已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评为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6月12日,记者走进向阳村,感受川北民居“标本”的古老与新生。

  千年蜀道要冲

  成川北民居“标本”

  向阳村所在的柏林古镇距今已有1900余年历史。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兴之墓、马超衣冠冢以及东晋郑处士之墓等,见证着这个古蜀道驿站的千年沧桑。

  在村口的岚桥广场旁,“中国传统村落”的标识格外显眼。从这里沿着山坡拾级而上,两层楼高的木建筑房屋映入眼帘,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古街两旁。

  “木结构房屋是川北民居的一大特点。”柏林沟镇宣传委员、政法委员林海介绍,昭化柏木资源丰富,以前村民在修建房屋时大多就地取材,穿斗结梁,再用桐油涂刷木材表面防潮防虫。“房屋一般有两层,一层是堂屋、住房,二层大多是阁楼用于堆放杂物,也有女子的闺阁。”

  除了外观,房屋的建筑格局也是古建筑的典型。“三进、四进古院落多,比如张家大院、广善寺、魁星楼等,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张家大院。”昭化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仲明强介绍。

  张家大院修建于明清时期,是向阳村古街保存完好的以穿斗、土木、木石结构为主的大型院落,院落呈围合形展开,被誉为“古建筑艺术的标本”。

  为了留住古屋古街、古镇古韵,近年来,昭化区出台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规划向阳村专篇,加强对向阳村核心区的街区、民居、古寺、楼阁等历史建筑的保护,整体性复原修复柏林古镇,让古镇焕发生机。

  “传统村落+”

  让古镇成热门打卡地

  古屋古街魅力依旧。如何让“古”资源成为“新”发展力量?一场樱花文化旅游节给出了答案。

  玩“柏林·夜岚谣”剧本杀、月下露营、赏樱踏春、泛舟岚湖……在2024柏林古镇第九届樱花文化旅游节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向阳村体验到了别样的快乐。

  “樱花旅游文化节已连续举办了9年。”柏林沟镇党委书记韩林江介绍,9年来,赏樱系列活动已累计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创收1100余万元,不仅带动了大批村民创业就业,还带火了当地特色小吃、农特产品,壮大了农家乐、民宿等旅游经济。

  村民刘晓蓉夫妇将自家的“张家大院”改造成了民宿,“共有5个房间可以接待游客。”刘晓蓉说,这样既可以照顾家中老人,还能有不错的收入。

  近年来,昭化区探索实施“传统村落+文化”“传统村落+产业”“传统村落+旅游”路径,利用传统村落的自身价值创造经济效益。依托古镇资源和樱花、蓝莓等产业,柏林沟镇还举办了有机蓝莓采摘季、水上游园等季节性文旅活动,成为当地热门的旅游打卡地。

  下一步,向阳村将围绕大蜀道、红军文化等资源,积极探索多种多样的活化利用新模式,以回租回购、资金奖励、业态支持等多种手段,吸引老字号、名师大家工作室等入驻村落历史建筑,盘活闲置建筑,实现村落发展、建筑增值、居民增收。(保松林 记者 张敏 高志农)

【责任编辑:徐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