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406/2117:44:20
新华网

古渡换新船 泸州平安渡运客船“中坝2号”投运半个月

信息2024-06-21 17:44:20
字体:
分享到:

  渡船停靠江边。(四川省航务海事管理事务中心供图)

  6月19日,“中坝2号”船长陈家权驾驶半个月前投入运营的新渡船“中坝2号”横渡长江,回到中坝渡口的江心岛。岸边,淅淅沥沥的雨水中几个村民正在等船过江。

  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里溪渡口位于长江南岸,连接的对岸是中坝渡口的江心岛。江心岛面积约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00人,水位较低时,岛上村民可通过江上堤坝渡江,汛期来临时,乘坐渡船便是长江村江心岛村民唯一的出行方式。

  渡船升级 渡江更安心

  站在里溪渡口,蓝白配色的新渡船停靠江边,格外引人注目。“新渡船是泸州市首艘按四川省渡船标准船型建造后投用的船舶,为钢质尾机型客渡船,总长13.98米,型宽3.7米,客位30座。”泸州市航务管理局水运建设科科长周溢辉介绍起这位“新丁”。

  走上新船,蓝白配色的内饰和全新的玻璃窗映入眼帘,载客面积比起“中坝1号”更加宽敞,船舱明亮了许多。座位是沙发一样的软座椅,还配备了扶手和手环。

  “新渡船的动力比旧船更好,就意味着安全性能更高,就算是汛期水流较大时渡船也能平稳渡江。”谈及新旧船的区别,陈家权高兴地介绍,新船型采用人力液压操舵,相比以前传统型舵链式人力操舵,操作更加便捷、快速、精准,舵向更加灵敏,所以驾驶体验也更好了。

  渡江的村民也陆陆续续走上船来。“乘船环境更加优美,舒适度也大幅提升了。”村民向利梅分享她对新船的感受。

  据了解,“中坝2号”在外观内饰设计中引入了工业美学设计,更兼顾创意细节、内部布局功能,进一步提高了船舶的美观性和舒适性,为群众水上出行带来更加绿色环保、安全舒适的新体验。

  船上乘客。(四川省航务海事管理事务中心供图)

  乡土情怀 坚守护民心

  陈家权是土生土长的大桥镇村民,18岁就与船为伴,开过货物运输船,又先后在合江县不同的渡口工作过,七年前来到里溪渡口,为长江村村民们累计摆渡超过10万次,见证了渡口两岸的发展。

  清晨五点半,天还蒙蒙亮时,陈家权就走到里溪渡口,简单收拾一下渡亭,仔细检查渡船的舵下系统、设备等,确保船舶安全情况后,开启了他一天的“摆渡人”生活。

  “现在常住岛上的多数是老年人,很多年轻人搬走了或在外打工。”陈家权介绍岛上的情况。这时候,73岁的宋天银背着背篓走上船。“今天的菜卖得怎么样嘛?”“辣椒还剩了一点,下雨天没那么好卖。”陈家权和江心岛上的村民就像亲人一般亲切交流,他几乎了解岛上每户村民的情况。

  据了解,江心岛农业条件优良,物产丰富,主产玉米、花生等各类蔬菜,还有西瓜、橘子等水果。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江心岛宛如世外桃源一般,岛上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已对江心岛产生深厚的乡土情怀。

  “村民们的各种生活生产物资需要运输,成熟的玉米等农产品需要运到对岸的大桥镇和弥陀镇去卖,这就是我摆渡的意义。”陈家权自豪地说,“虽然一个人摆渡很辛苦,早五晚六全年无休,但是村民们每天过江离不开我,所以我选择了留下来,守着渡口与船。”

  “中坝2号”投运半个月以来,已经累计摆渡乘客约1300人次。如今,新渡船接过接力棒,继续和陈家权一起见证长江两岸城市的发展。(完)

来源: 四川省航务海事管理事务中心
【责任编辑:徐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