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4 10/1717:19:53 来源: 四川在线

四川深化“三水”融合 夯实美丽河湖绿色基底

2024-10-17 17:19:53    来源: 四川在线
字体:
分享到:

  10月14日清晨,在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微风拂过清澈的水面荡起涟漪,映出五彩斑斓的秋叶,如此生态美景在前些年却难以想象。

  此前,黄龙溪国控断面2015—2016年总体水质为劣Ⅴ类,黄龙溪镇积极探索“三水共进”治水模式以来成效显著,如今,当地国控断面水质连续51个月(截至2024年8月)保持在Ⅲ类及以上。

  纵观全省,黄龙溪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并非个例。成都东安湖、南充嘉陵江、广元栖凤湖等19个河湖成为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凉山邛海、宜宾江之头、阿坝花湖成功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四川以美丽河湖创建为抓手,逐步构建起了绿色发展新格局。

  黄龙溪。成都市双流区委宣传部供图

  坚持三水统筹,绿色发展新格局逐步呈现

  “通过多年来的持续攻坚,我们解决了一大批制约水质改善的突出问题,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显著改善。”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强化顶层设计、坚持三水统筹、聚焦群众关切三个方面发力加快推进“三水共治”。

  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流域和不同水体类型(河流、湖泊、水库)差异性。四川出台《四川省美丽河湖建设方案》,从水环境质量、生态流量保障、水污染治理等10方面细化23个具体指标,结合长江水生态考核有关要求,进一步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完善,明确美丽河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加强统筹,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方面系统治理全面提升河湖治理水平。具体来看,宜宾江之头率先完成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推进沿江污染企业退城入园、岸线生态缓冲带建设、长江生态综合治理等;南充市嘉陵江通过拆除沿线非法砂石堆码场、取缔非法码头,修复嘉陵江岸线56公里,建成绿色生态走廊24.9万亩、湿地公园5000万平方米……

  聚焦关切,不断加强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打通并拓展“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转化路径。例如,成都东安湖借助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契机,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有机融合;成都兴隆湖溶解城园边界,适度开放水上活动,培育新消费业态;凉山州通过移民迁建,落实邛海生态保护修复,设置上千个就业岗位,让老百姓“搬得出、住得好、发展得好”。

  近年来,四川以美丽河湖创建为抓手,科学评估治理成效、系统总结经验做法,推动建成一批美丽河湖,为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四川提供了有力支撑点,“治水为民、水清城美、人水和谐”的绿色发展新格局逐步呈现。

  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全省203个国考断面,201个水质达到优良,占比99%,相较去年同期和今年上半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

  加强系统治理,重点聚焦小流域生态环境

  “当前四川‘大江大河’的水质改善目标已基本完成,小流域治理是面临的新挑战。”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地处丘陵地区,省内共有2816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流域,很多未设国考、省考断面,治理好小流域,已经成为摆在四川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必解之题。

  当前,四川小流域治理主要面临着流域水资源量不足、重点流域上游水源涵养功能受损等问题。

  为推动小流域治理,实现重点小流域水质改善,四川逐年印发实施水质达标提升攻坚方案,对重点小流域挂牌督办,强化枯水期水质保障和汛期污染物削峰,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持续推进面源污染治理,开展指导帮扶,支撑水环境质量提升。

  在有序推进水生态修复方面,四川印发实施《四川省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工作分工方案》,开展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小流域问题排查,有序推进紫坪铺等12个重点湖库生态修复,建设72条河湖滨岸生态隔离带。

  在强化生态流量保障方面,四川通过釜溪河补水通道拓展、长征渠、毗河供水工程等河湖联通工程建设,提高生态流量保障能力;建立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机制,指导成都、资阳、内江、自贡、遂宁等缺水城市加快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下一步,四川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构筑美丽河湖建设新格局,助力四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记者 张蒙)

【责任编辑:徐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