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410/2419:10:54
新华网

四川峨边积极打造与传播“甘嫫阿妞”文化IP品牌

信息2024-10-24 19:10:54
字体:
分享到:

10月10日,位于西南小凉山脉的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迎来40周年县庆。期间,当地配套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活动,“甘嫫阿妞”成为热词。

“甘嫫阿妞”并非一夜爆火,而是长期品牌耕耘的结果。

2019年“甘嫫阿妞”的传说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峨边不断赋予古老传说新时代内涵,积极打造“甘嫫阿妞”文化IP、延展产业链价值链,整合资源创新传播方式手段,持续对外讲好峨边故事。“甘嫫阿妞”也因此成为小凉山彝族文化名片。

与时俱进 不断丰富民族文化内涵

在大小凉山,甘嫫阿妞与木呷的爱情故事世代相传。现在“甘嫫阿妞”早已被赋予新时代内涵,并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

以“甘嫫阿妞”故事为原型创作的舞蹈《尼莫扎色》在全国获奖,融合传统说唱曲艺、山歌、器乐等元素的《峨边克斯》在第十一届中国曲艺节上歌唱彝家儿女的幸福生活,彝绣产品走进阿联酋展销,《中国之极》彝绣纪录片将播出……以“甘嫫阿妞”为代表的小凉山彝族文化之美正被世界看到。

文旅融合 延伸文化产业链价值链

峨边打造“甘嫫阿妞”文化IP品牌的过程,也是推动文旅融合的有益探索。

2006年,峨边举办首届“甘嫫阿妞”选美大赛。次年,黑竹沟风景区正式开放。“甘嫫阿妞”和“黑竹沟”,一张是文化名片,一张是旅游名片,这两张名片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峨边旅游综合收入实现从无到有、由小变大。2012年峨边旅游综合收入为4.46亿元,2023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8.38亿元。

在这十年间,峨边系统梳理小凉山文化起源、脉络及非遗技艺特色,并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

截至目前,峨边成功申报了5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编撰的《峨边彝族志》《峨边史话》《峨边文物》《峨边非遗》《美神甘嫫阿妞传记》《毛坪山歌曲谱》系列丛书,系统梳理了峨边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峨边对外整合中国文联创作了系列诗歌、小说等当代文学作品,对内成立甘嫫阿妞艺术团,通过转化名家作品、原创等方式,创作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2016年起当地创新推出“文化大篷车”公共文化服务,至今已举办300余场在地特色文艺演出。

位于县城的“记忆峨边”历史文化长廊街区,以及建于黑竹沟口3公里外的古井村的彝族婚俗文化产业园,是游客沉浸式体验彝族历史与民俗的文化空间载体;新版音乐剧《美神·甘嫫阿妞》、沉浸式演出《记忆峨边》、彝族婚俗剧《彝族婚俗剧》等“三台戏”的常态化演出,为推动当地文旅融合再添把火。

在此基础上,峨边开始系统打造“甘嫫阿妞”文化IP品牌。特别是近3年来,峨边以“甘嫫阿妞艺术季”为统揽,形成了每月有主题、每季有重磅的全年文化活动系列,整合国、省、市、县、乡镇五级党政和市场资源,将整个峨边打造成“离成都最近的彝族文化展示窗口”。

2021年“甘嫫阿妞艺术季”的“小凉山非遗荟”活动,率先提出要联动马边、金口河区共同创建小凉山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峨边还携手中国美院、四川大学创新开展院地合作,将民族文化有效转化为甘嫫阿妞为代表的文化衍生产品。2019年,“艺术活化彝家新寨”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展演,峨边民族文化与工艺品受邀参加伦敦设计周;2023年,峨边非遗文创精品亮相香港国际授权展。

作为“甘嫫阿妞艺术季”重磅活动,以甘嫫阿妞为主题的全球文旅形象大使选拔赛已持续举办三年,联动全国60多所高校、MCN机构,累计吸引近5000名青年参加。以赛营城、以城聚才,近200人被纳入峨边文旅人才库,在峨边文旅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融合传播 小凉山彝族文化频繁“出圈”

近年来,峨边坚持宣传思想文化“一盘棋”思维,坚持全球视野、地方特色推进融媒传播,民族文化频繁“出圈”。峨边聚焦生态家园、文旅探索、民族风情、美丽村寨等主题,用小切口讲述宏大叙事,向海内外立体展现峨边发展之美、民族之美、幸福生活之美。

峨边积极探索“互联网+民族团结”传播路径。面向“Z世代”,以短视频传播为主,创新vlog、海报、AI等表达方式,2分钟彝族风韵、3分钟黑竹沟双语宣传短视频在海外实现上千万传播量。《铸牢共同体 峨边展新颜》等系列传播,用深入浅出的视频表达和AI表现手法,让青年群体一览峨边彝族自治县成立40年来的巨变。

2023年,峨边联动四川、北京、浙江、重庆、贵州、云南的国际传播机构,发起了“世界遇见黑竹沟”——CallYourPanda 第八季全球社交媒体联动活动;举办甘嫫阿妞全球文旅形象大使选拔赛期间,与高校、MCN机构充分互动,三年活动均创下亿级传播纪录。(完)

来源: 峨边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