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圣莲岛,一湾清澈透明的湖水宛如蓝宝石。水面上,成群的野鸭在雾气弥漫中嬉戏,时而梳理羽毛、时而扎到水中觅食。岸边一片片芦苇随风摇曳,宛如一群群舞者在翩翩起舞。宜人的风景吸引行人驻足拍照。
俯瞰观音湖。(宋敏 摄)
近年来,船山区坚持以河长制工作为抓手,以“机制”带“体制”,督促部门履职、河长尽责。船山区共设立区乡村三级河长180名,2024年各级河长开展巡河6360余次,发现并解决突出河湖管护问题40余个,境内涪江干流已建成堤防49公里,涪江(船山段)成功入选第二批四川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推进人水和谐 建成环湖城市湿地公园群
遂宁市涪江(船山段)起于涪江干流唐家乡万福村,止于老池镇樊哙山村,河段长度65公里。
作为船山区委深化改革的重点试点改革任务之一,涪江(船山段)省级美丽河湖创建2023年6月正式启动。对照“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生态廊道建设、水文化挖掘、特色亮点提炼”等创建指标,在一系列保障措施下,涪江(船山段)实现了以“三水”统筹推进人水和谐,有效促进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全面提升,探索出了一条美丽河湖创建新路径。
船山区全面实施河道生态清淤,创新淤泥就地覆绿机制,修复荒漠化河滩岛面积75万平方米,推动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山水园林景观;积极打造生态走廊、公园湿地,圣莲岛建成生态湿地41公顷、引进荷花睡莲800余种、搭配水生植物200余种,串联生态湿地10余个,形成自然水体的净化器和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截至目前,船山区累计形成沿线26公里、占地845公顷的“绿丝带”,城市蓝绿面积占比达58.6%,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成为靓丽城市名片。
圣莲岛上游客观赏荷花。(宋敏 摄)
船山区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将涪江(船山段)周边的圣莲岛、莲里公园等纳入重要试点范围,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处理提档升级等重点工程,新建雨污管网208公里,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约19万立方米。船山区还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全面消除明月河、米家河等支流黑臭水体,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船山区出台《观音湖保护条例》,明确保护范围和管护责任,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社会共治的河湖治理保护格局;成立遂宁观音湖管理委员会,落实管护各类经费6000万元,用于湖面清漂、保洁、水质跟踪监测以及巡查管理等。目前,涪江(船山段)整体水质常年稳定达到Ⅱ类。
坚持“两手抓” 不断擦亮河湖生态底色
船山区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保护与开发“两手抓”,不断擦亮河湖生态底色。
水里胭脂鱼成群、空中红嘴海鸥结队……在涪江(船山段),珍稀鸟(鱼)类的鲜活身姿被摄影师镜头捕捉,定格在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中。
“过去,这些珍稀鸟类在此地难觅踪影,因为它们对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观音湖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介绍道,“它们偏好水质清澈、食物充足、人为干扰少的自然环境。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选择在此栖息,这意味着涪江(船山段)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近年来,通过系统保护修复,涪江(船山段)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遂宁观音湖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形成了水鸟、鱼类、昆虫、微生物生息繁衍的良好环境。目前,这里共有湿地维管束植物357种,野生脊椎动物约120种,其中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鱼类1种(胭脂鱼)。
同时,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船山区45个易涝点得到全面治理,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黑臭水体全面消除的目标,有效提升城市内涝防治能力,解决雨污混流和污水直排等问题,切实筑牢河湖生态安全屏障。
依托良好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等优势,该地成功举办第31届全国荷花展览、遂宁观音文化旅游节、四川省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遂宁荷花博览节等大型节会,充分展示文化风貌,持续讲好遂宁故事,年吸纳游客总量达300万人次,进一步提升当地知名度和美誉度。
船山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常态化开展“四乱”整治,提升河道排沥减灾和雨水调蓄能力,实现水体管护全覆盖,打造群众休闲幸福河。(屈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