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树牢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当,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美丽宜宾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打造美丽中国、美丽四川先行区。
宜宾市坚决扛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任,印发了《美丽宜宾建设规划(2024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美丽宜宾建设战略定位、美丽空间、目标愿景等。
12月11日,宜宾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从五大方面对美丽宜宾建设推进情况进行了发布。
新闻发布会现场。(罗友莉 摄)
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来看,2015年至2023年,宜宾市GDP增长159%。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三升两降”:优良水体比例由80%上升到100%;长江干流Ⅱ类水体比例由0上升到100%;2019年至2023年,长江干流Ⅱ类水体增加29天。PM2.5下降16.5%,重污染天数下降71.4%。
从产业发展来看,宜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4+4+4”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化发展。优质白酒、动力电池产值已突破千亿,晶硅光伏、数字经济正朝着千亿目标迈进。宜宾成功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全国数字百强市”“全国千兆城市”,被授予“中国动力电池之都”“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等称号。
从污染防治攻坚来看,宜宾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美丽宜宾环境基础不断夯实。
水污染防治方面,宜宾坚持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强力推进“守护好一江清水”三年行动方案,深入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十大行动,坚决守牢生态环境保护这条底线。今年1-11月,宜宾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长江、金沙江干流持续稳定100%达Ⅱ类水质。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宜宾出台大气污染防治18条硬措施,形成“责任压实、四源管控、极限排放、深度治理、应急处置”工作闭环,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从常态化管控为主向工程治理为主转变、从中心城区为主到全域考核转变。截至12月10日,宜宾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80位、同比前进28位,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2.8%,优良天数273天、同比增加9天。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宜宾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排查整治,完成翠屏区、江安县土壤污染分区管控省级试点区建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09%,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从生态保护修复来看,宜宾建成滨江生态廊道90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6.88%,长宁县实现竹林碳汇交易。长江鲟天然水域产卵场改造与自然繁殖在宜宾(江安)试验成功,长江鱼类种群监测数量由67种增加至92种。
从培育打造美丽宜宾建设示范样板来看,宜宾“江之头”成功创建国家级美丽河湖,兴文县古宋河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河流;2个区县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5个区县获省级生态县命名;长宁县入选首批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县。宜宾还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无废城市”建设等工作也正有序推进。
下一步,宜宾将大力实施减污降碳协同、产业绿色转型、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宜美家园提升、弘扬美丽文化、美丽宜宾示范样板建设等七大行动,以长江上游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支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交通,鼓励宜宾各区县立足自然禀赋、人文底蕴等特点,探索地方美丽实施路径,打造独具宜宾特色的山水人文相依之美、绿色低碳发展之美、宜居宜业宜游之美。(罗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