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在全国较早自主研发校本数字化课程中心——“天空课堂”;2019年,升级为“掌上金课”数字化课程平台,探索以师生画像为重点的教学评价新方式;2022年,经多次迭代升级,正式建立“畅学杏林”数字化课程中心,实现了教、管、评一体化功能集成。成都中医药大学坚持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中医药人才成长评价的导向作用,积极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契合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新形态。
一、规划为纲,凝聚中医药教育转型新共识
对接数智化时代发展趋势,“十三五”以来,学校推进实施“云上成中医”建设计划,将教育数智化转型发展作为学校重大发展工程,不断凝聚智慧校园建设新共识。
1.智慧赋能,擘画中医药“数智教育”未来
学校坚持将数智化变革作为“十四五”学校事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出台《“云上成中医”数智化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智慧赋能,拓展数字教育新空间”未来发展新理念。2019年、2022年,相继出台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1.0计划、数字化教学提升2.0计划等,清晰绘制了中医药教育改革发展的路线图。2024年,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牵头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数智化转型项目的实施与推广。
2.共识共为,推动教育教学理念持续更新
学校坚持将数字化、智慧化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2022年,以“改革提质 智慧赋能”为主题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大会,全面发布“畅学杏林”数字化课程中心。2024年初,学校面向全校19个学院、21个部门开展“面向新质生产力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守正创新”教育观念大讨论,通过50余场智慧教育教学专题研讨,切实将营造智慧教育新生态转变为全校师生的共识共为。
二、“数智”为基,激发中医药教育改革新活力
依托“云上成中医”教学基座,学校重点打造了“畅学杏林”数字化课程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际教育E-learning平台,面向未来教育的“云上成中医”智慧学境已然呈现。2024年,《“云上成中医”智慧校园大数据共享平台及应用建设实践》入选教育部数字教育标准优秀应用案例;《畅学杏林,中医药高等教育的转型之路》入选教育部智慧教学优秀案例。
1.畅学杏林,打造智慧教学新生态
夯实数字基座。学校与华为合作共建“云上成中医”资源共享大数据中台,构建起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为主要板块的基础数据大平台。
建设“畅学杏林”数字化课程中心。整合课堂教学与考核评价,形成涵盖1000余门课程的校本课程资源,畅通了课上与课下无缝学习通道。
建设智慧课堂。2020年以来,打造多屏研讨、远程互动、多视窗交流的智慧教室200余间,有力保障了小班讨论、临床同步带教、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变革;通过直播录播、数据储备等功能改造,全面满足教师教学研讨、学生精学深悟的需求。
汇聚优质资源。依托国家级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整合校内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名医名师精品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资源,建成慕课100余门,选课人次累计逾218万人。
2.数字提升,释放智慧教学新活力
提升教师智教水平。学校将信息素养纳入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标准和教师课堂评价要点。近三年来,依托本科教学“双周研修”等培训项目,开展信息技术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等专题培训10余场,增强学生智学意识。推进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常态化举办信息素养大赛,大力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和智学意识;全面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强化学生智学意识,扩展课堂学习的时空维度。
三、评价为用,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新“航标”
学校高度重视以评价为牵引、以质量为根本的教育教学改革,聚焦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转化、运用,以学生可持续发展力为导向,以教与学为重点,形成了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智能化评价体系,树立了智慧赋能持续改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航标”。2024年,学校入选四川省教育评价改革协同研究实验基地。
1.以评促学,多环节提升思维-能力训练有效度
AI伴学,筑牢思维能力的知识根基。以课程大纲为蓝本,建构知识点与知识点、课程与课程、教材与教材相关联的“知识图谱”,引导学生按图索骥,融通知识要点。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AI学伴、AI助教,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原点,串联《黄帝内经》《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多门课程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通过人机对话测试,实现从中医经典理论到诊疗技能再到临床应用的学练考评一体。
掌上辨治,完善临床诊疗思维框架。自主研发“掌上AI临床辨证论治”系统,在跟诊学习的真实临床中通过“早期抄一抄”“中期练一练”“后期议一议”,不断推进中医思维进阶训练和分阶段自我评估。学生基于经典案例整理和真实临床病例采集,搭建起以经典医案、名医经验、临床实例为一体的结构化、个性化临床案例库,以案例驱动临床思维养成的自我训练和自我评估。
虚拟仿真,验证思维能力训练效度。依托中医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成60余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涵盖解剖、中药辨识、急诊、针灸推拿等中西医基础和临床主干课程。通过模拟真实环境下穴位的针灸操作,评价学生针灸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模拟危急重症的临床诊疗,考察学生临床诊疗思维能力的训练效果。
床旁联动,校准思维能力训练精度。引入5G数字化传输床旁教学系统,通过“教室与诊室”互动教学,学生与医生的诊疗对比,检验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知识技能综合运用的难点、思维能力转化的堵点,提升学生辩证思维和临床能力培养训练的精准度。
2.以评促教,多维度检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课堂画像,支撑智能化课堂评价。基于“掌上金课”云平台,以线上巡课督导为主要方式,基于课堂数据开展师生画像;以“前沿知识、综合技能、课程思政、课堂互动”等为评价要素开展智能分析和实时反馈,有力地支撑了智能化课堂评价的开展。2023年,“掌上金课”智慧教育平台入选“四川省数字校园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过程监控,保障实践教学成效。自主建立了临床教学基地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平台,实现对学校所有临床教学基地、教学环节的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并基于教学数据开展智能化评价分析、实时监控培养质量、及时反馈评教信息、定期检查整改成效,全力夯实医学教育“最后一公里”的质量保障。
目标导向,精准开展达成评价。依托“畅学杏林”平台,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将人才培养目标对接课程建设目标,将实时采集动态过程与结果评价达成相结合,基于“OBE”理念,构建中医药人才培养成效多维智能评价体系,科学、全面地评估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四、全球为域,畅联中医药教育开放新路径
以培养“中医心、世界眼”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为目标,以数字为翼、全球为域,扎根中国、融通世界,不断以中医药教育对外开放推进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特色发展。
1. 数字为翼,加快融通世界步伐
易学智教,搭建E-Learning智慧平台。基于“云上成中医”数字基座,搭建E-Learning中医药国际教育智慧平台,通过满足课程点播、直播、录播及师生双向互动教学需求,打造规范化、模块化、个性化、订单式非学历教育项目和国际研修项目,动态输出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教育品牌和研究成果,全面满足在线混合式互动教学需求。
线上访学,云“学”畅游世界名校。开展“杏林国际月”活动,依托学校E-learning平台,以组织世界名校巡礼、学业基础课程、医学前沿讲座、跨文化交流时间、青年学生论坛等为主要形式,让学生足不出校,“云游”世界名校。目前,该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年,吸引超过46000人次在线参与。
2.全球为域,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聚焦特色,建造国际化“金课超市”。发挥中医药学科优势,全面推进“百门”全英文品牌课程建设,形成以中医药健康养生理念与实践智慧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化课程超市。
慕课出海,打造高品质“岐黄课堂”。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教育国际化。《针灸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老年病学》等中医药特色课程,入选教育部优质课程。
2024年4月,学校携“畅学杏林”数字化课程中心建设成果,参加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受到20余所高校关注,得到现场参访人员高度认可。(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