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2025“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成都市科技成果专员交流会在天府数智谷举行。活动为促进科技成果专员之间经验交流搭建了一个高效、开放的平台,助力专班不断提升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和效率,为推动更多成果在蓉转化落地增添了“新动能”。
与此同时,当天还举行了“青羊-崇州”航空航天产业成果对接专场,“成华-蒲江”智能制造产业成果对接专场、“双流-简阳”电子信息产业成果对接专场3个分会场活动,6个区(市)县的8个重点产业园区分别进行了现场推介,13家高校、企业代表进行了科技成果推介,60余名相关领域成果专员们深度参与。
会上,还举行了2024年成都市优秀成果转化专班、2024年成都市十佳科技成果专员、2024年成都市优秀科技成果专员、2024年度联盟宣传大使颁奖仪式,以及荣誉理事单位授牌仪式。
亮成绩
超1.5亿元!
一年助力28个项目落地转化
2024年,在成都市科技局统筹部署、市技术转移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具体组织实施下,科技成果专班、专员工作在立制度、建队伍、重运行、抓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
据介绍,2024年联盟择优遴选出110名懂政策、懂技术、懂产业、懂市场、懂金融的持证技术经纪人,并对成果专员的资格认定、职责权利、运行管理、考核激励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开展系列专业培训、现场实训和交流学习等活动;根据成果专员项目策划、投融资服务、概念验证、资源对接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分类建立3个高校专班、6个产业专班、2个产业园区专班。
“专班+专员”机制也释放出强劲的动能,交出亮眼“成绩单”——全年开展各类对接活动近20场,挖掘科技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1080项,参与“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系列成果对接转化活动30余场,推动28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涉及金额1.5亿元。
联盟此次还整理推出了《成都市科技成果专员2024年度服务案例集》。据了解,该案例集呈现了全链条科创服务驱动型、高能级平台成果溢出型等3类、共24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案例。
谈经验
专班、专员齐发力
助力更多成果“花开”蓉城
当下,成都市科技成果专员已成为推动科技成果在蓉落地转化的重要力量。在活动上,产业园区专班、高校专班、产业专班代表也结合专班特色,分享了自身转化经验。
此次,四川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专班被评为“2024年成都市优秀成果转化专班”。专班代表、成都高新区科技创业学院执行院长毛迪一直强调的是“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并提炼出“不务虚、不纠结、不折腾‘三不逻辑’,抓产品、抓赛道、抓团队‘三个抓手’,一个切入口——中试平台”的工作方法论。毛迪谈到,做好成果转化工作,还需要深耕细分赛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联合各方力量,汇聚“瓦特式人才”,多管齐下才能呵护成果“种子”顺利转化“结果”。
在推动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成都还涌现不少优秀的科技成果专员。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专班班长吴凌就是其中一位,此次他被评为了“2024年成都市十佳科技成果专员”。
吴凌和他的团队,自专班成立以来,以“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等活动为抓手,收集了700多项技术成果以及100多项技术需求,同时通过组织专家评审,优选出50项高质量技术成果与成都市各产业园区对接,促成了多项技术转移合作。展望未来,吴凌表示:“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抓住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机遇,拓宽朋友圈,力求成为成渝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项目投资的资本池、产业落地的发源地。”
再发力
3个新专班成立
牵手产业联盟“结对子”
站在新起点上,汇聚更多成果转化力量,实现精准发力、靶向突破。活动上,还成立了3个新的成果转化专班:民营经济创新增效成果转化专班、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果转化专班、成都产业集团未来食品产业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班。
作为新专班代表,成都极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鹏表示:“科技创新对于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而言是内在需求,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介绍,专班将从深化认知、搭建平台、合作对接和创新融通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在现场,6个产业专班还与市级产业联盟进行了结对。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联盟秘书长赵达表示:“专班结对的方式,可以更好整合产业侧和技术经纪人的力量,进一步助力成果的转化落地和产业化。”对于结对后的下一步打算,赵达提说:“计划与专班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推动技术供给和需求的有效对接。今年将与专班一同重点梳理川渝地区高校、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的成果,同时通过常态化地调研和走访,了解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
向未来
增强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园区
多措并举“跑出”成果转化“加速度”
奋进新一年,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立园满园”行动、“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转化活动,进一步探索完善“专班+专员”运行机制,增强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园区、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蓉转化落地,成都市科技成果专员们已快速行动起来。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处处长黄海介绍:“下一步,将发挥技术转移联盟牵头作用,协助不少于20个重点产业园区建立成果专班、专员队伍;开展‘月监测、季通报、年考评’,对成果专员进行积分制度,进一步细化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完善驻校(院)成果专员制度,市内实现在蓉‘2+6’高校、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专班服务全覆盖;提升技术转移服务能力;拓展技术转移执业场景,将成果专员队伍纳入全市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