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2月16日电(记者吴晓颖)“火山是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现象,在已知的太阳系行星及其卫星中几乎都发现有火山,你们可能也见过火山……”2月15日,四川巴中市恩阳科普大视界园区内,近千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步伐稳健地走上讲台,为青少年带来《走近火山,解密宇宙奥秘》的主题讲座。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做主题讲座。新华社发
此次讲座是在巴中举行的首届青少年科普视听大会活动的一部分。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来自计算机、天文学、古鱼类学等领域的10位院士带来了10场主题讲座,为青少年科普最新科技知识、分享科技发展前沿。
领衔开讲的刘嘉麒是我国火山研究领域的院士,84岁的他依旧活跃在科研、教学一线,并借助互联网为公众科普火山知识,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火山爷爷”。
“火山是探索星球内部信息的重要窗口,许多地球科学问题都与火山有关。它在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造成灾难的同时,也塑造了气势磅礴、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财富。”谈到火山学研究,刘嘉麒院士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他将火山形成原因、火山作用对生命起源的影响、火山活动对气候影响等深奥的科学问题,浅显易懂地向学生科普。
坐在台下的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在本子上记录。演讲刚一结束,学生们便迫不及待地举手,与“火山爷爷”进行互动。
“水能灭火,为什么海底的火山还会喷发?”
“为什么有的火山口会形成岩浆湖?”
……
面对学生们抛出的一个个问题,刘嘉麒院士耐心细致地一一作答,这既是知识的传播也是思想的碰撞。
同学们对宇宙奥秘的求知欲,也让刘嘉麒感到十分欣慰。他鼓励“小科学迷们”保持好奇心,通过课内外学习、到大自然中探索、去科普场馆体验等方式提升科学素养,在科学的海洋中畅游。同时,他也提醒同学们在选择网络视频等学习资源时要学会甄别,“青少年现在都喜欢看手机,网络上各种视频很多,选择科学、准确的视听内容尤为重要。”
“我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发展之路。截至2024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4.8万公里,世界排名第一。”紧接着,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带来以《中国高铁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科普讲座。他从世界和中国高铁发展历程谈起,深入浅出地解锁中国高铁“领跑”世界的密码,台下不时传来热烈的掌声。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做主题讲座。新华社发
卢春房激励青少年要勤学善思、勇于探索,努力成长为未来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要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敢于质疑、勇于挑战,在科学探究的实践中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与顶尖科学家面对面,是许多少年的梦想。“能有机会在现场聆听几位科学家爷爷的讲座太幸福了,不仅学到许多科学知识,还感受到了他们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梦想而坚持不懈的精神。”巴中市恩阳区第二小学六年级四班袁博川难掩兴奋,“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去探索世界未知的奥秘。”
据悉,首届青少年科普视听大会由《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科普视听宣传委员会、巴中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吸引了院士、科学家代表、科技爱好者等3700余人参会。本届大会以“镜头记录知识传承 光影传播科技力量”为主题,通过科技矩阵场馆展示、院士主旨演讲和科学家主题讲座等形式,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趣味化,将传统的书本知识视听化,引领青少年发现科学的未知之美,走进科学的魅力视界。活动现场,与会的10位院士联合发布“全国青少年科普阅读行动”巴中倡议。
图为青少年在巴中市恩阳科普大视界园区内体验裸眼3D互动技术。新华社发
据介绍,未来9年,青少年科普视听大会都将在巴中举办。按照“一年一大会、一月一院士、一周一专家”的标准,每年举行近100场知识讲座、科普视听等活动,打造“不落幕的科普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