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蓝图”迈向“现实图景”,低空经济正迎来黄金发展周期。四川如何依托全国首批低空空域改革试点优势,打造千亿级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围绕这个热门话题,3月28日,由四川省经济发展促进会主办的“2025四川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成都空港国际会议中心启幕。本次大会以“智领低空·翼联天府”为主题,会聚省市领导、行业权威专家、企业代表及媒体等700余人,擘画了四川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新未来,备受瞩目。
现场直击
共探低空经济新机遇
“成都机遇”成热词
此次大会是四川省低空经济领域的高规格盛会,大会发布了《四川省低空经济工作报告》,明确至2026年培育10家以上行业领军企业,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建成覆盖基础设施、应用场景、标准体系的完整生态圈。
会场内,讨论主题集中而热烈。国家发展改革委专家、北航院士及企业代表围绕无人机物流、低空旅游、智慧城市空中交通等场景展开前沿探讨。平行分论坛中,嘉宾聚焦产业链协同与商业化路径,共探低空经济新机遇。会场外,低空科技成果展区吸引嘉宾驻足:应急救援无人机、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本土创新产品,彰显四川技术硬实力。
从论坛到展区,会场内外,“成都机遇”无疑是出现频次最高的热词。
据介绍,四川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在空域试点、技术研发、产业配套、场景应用等方面具备良好基础和发展优势,致力于打造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2024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试点城市引入国内物流配送龙头企业,探索可持续商业化运营模式,培育引进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等运营企业,创新低空消费产品。依托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优势,已形成“一核四翼”低空经济产业布局。
成都作为西部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出台《推进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设立50亿元专项基金支持关键技术攻关。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成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达237家(截至2024年Q1),覆盖研发制造、运营服务、数据平台全链条。2023年产业规模突破120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无人机整机制造占比超40% 。
双流区率先落地“低空经济十条”,在空域审批、基础设施、场景应用等领域实现制度突破,构建起从研发制造到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政策支撑体系,集聚了中国商飞、顺丰无人机等头部企业,形成涵盖航空器研发、智能飞控、航空材料等领域的产业集群。
记者了解到,目前双流区内已落地多个全国示范项目:顺丰大型物流无人机川藏线常态化运营,将高原物流时效提升400%;纵横股份开发的应急救援系统,在泸定地震中实现72小时不间断物资投送;全国首个城市低空交通管理平台,正试点无人机医疗配送、电力巡检等300余个应用场景。数据显示,2023年双流低空经济规模突破2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增长23%,无人机适航取证数量占全国总量15%。
特色立园
打造“航空+”特色展会IP
临空经济再添新引擎
从“蜀道难”到“空天通”,从“丝绸之路”到“低空走廊”,千年天府之国正以创新之翼开启立体经济新纪元。而本次低空经济发展大会的举办地成都空港国际会议中心作为重要承载地,正全力打造“航空+”特色会展IP,为临空经济再添新引擎。
“从地理位置,到硬件设施,商业配套、平台效应等方面,这都是我们大会的理想举办地。”活动主办方四川省经济发展促进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空港国际会议中心所处的航空现代商务区已集聚民航二所、中国商飞等50余家航空产业链头部机构,形成覆盖适航审定、航空物流、飞行服务的产业集群。会议中心投入运营填补了西南地区航空主题会展设施空白,形成“机场-展馆-企业”黄金三角,为低空经济领域的适航认证、技术研讨、产品发布提供无缝衔接的国际化平台。“从‘舱门到会场’10分钟通勤,可吸引全球航空资源高效集聚,资源优势明显。”这位负责人表示。
“首展即举办‘四川发展论坛·2025四川省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将吸引全球高端资源集聚,形成会展产业链的‘虹吸效应’。”双流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空港国际会议中心填补了航空现代商务区高端会议与商务服务的空白。依托该载体,双流区将积极打造“航空+”特色会展IP,全力发展适航类专业展会、精品会议会展、国际赛事等。
“聚焦航空航天类会展会议,今年力争实现承接活动180场,其中航空航天类占比达30%,三年内实现航空航天类占比提升至80%,逐步构建起以航空专业展会为主,科技成果、国际经贸、汽车文化、户外装备等多元展会为辅的‘一主多辅’展会格局。”空港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将积极引进民航技术装备展、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等航空领域专业展会、论坛,积极发展适航产业商务会议会展。(记者 陈方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