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5 04/0122:38:32 来源: 新华网

成都以文旅为核激活消费新引擎

2025-04-01 22:38:32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分享到:

  新华网成都4月1日电 近年来,在一系列文旅主题活动带动下,成都以独特气质吸引着八方来客,持续点燃文旅消费热情,展现出文旅市场的蓬勃活力。为进一步深挖文旅潜力,成都以“政策工具箱”系统布局,以文旅深度融合重构消费场景,以创新供给激活内生动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书写着文旅驱动的“成都样本”。

   文旅消费高歌猛进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重要角色的多版手稿、饺子导演亲手绘制的海报原图、琳琅满目的周边产品……今年3月在成都高新区交子大道举行的《哪吒2》幕后创作展迎来众多“哪吒粉”的“打卡”,仅在线下售卖的创作展周边海报就供不应求。

  《哪吒2》幕后创作展。(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与《哪吒2》一样在2025年脚踩“风火轮”一路“狂飙”的,还有成都的文旅消费。临近清明假期,成都旅游热度不减。航旅纵横大数据显示,截至3月30日,国内到达成都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约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成都的标志性景点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礼蕴天地 和合致美——文物里的东方生活美学展”等多个主题展览为市民游客献上多元化文旅盛宴。春节期间,这里举行的2025武侯祠成都大庙会吸引119万余人次打卡,带动超2400万元的文旅收入,实现45.2%的文创销售增幅。

  2025武侯祠成都大庙会。(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位于成都东湖公园的幾米绘本VR剧场,每天都会迎来许多观众沉浸式感受幾米绘本《我的世界都是你》的魅力。该项目总策划、域上和美总裁李元媛介绍,该剧场平时每天的接待量在300人次左右,节假日可达到近800人次/天。“幾米绘本VR剧场运用元宇宙数字技术重构多元的、全场域的观演新形态,打造了实实在在的消费场景,让科技与文旅融合这一概念具象化、产品化。”

  近年来,成都用多元化的文旅活动与创新性的场景供给,在满足文旅消费市场需求的同时,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新活力。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文化旅游业总体实力保持在全国第一梯队,全年游客接待量达3.0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732.66亿元。2025年春节假期,成都市共接待游客199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12.1%;国内来蓉外地游客772.3万人次,同比增长5.3%。

  入境旅游同样十分火爆。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市累计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65万人次,同比增长167%;2025年春节期间,成都市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超200%。携程集团发布的“2024中国旅游目的地热力地图”上,成都在外国游客搜索热门城市中居于首位。

  系统布局点燃消费引擎

  成都文旅消费的持续火热,是顶层设计与系统施策同频共振的结果。从《高质量打造全省文旅经济发展核心区推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行动方案》的蓝图规划,到《关于推动入境旅游加快恢复的若干措施》的精准发力,再到《成都市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配套支持,成都通过“政策工具箱”的叠加效应,构建起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3月31日,成都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都江堰市召开。会议明确,成都是四川文旅发展的主阵地,要着眼全域谋划,突出特色引领,夯实产业支撑,强化融合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完善服务保障,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在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聚焦强供给、拓客源,成都一方面依托“文旅+演出”“文旅+音乐”“文旅+交通”“文旅+赛事”“文旅+影视”等丰富产品供给,强化文旅吸引力,另一方面也积极“走出去”,赴各地开展文旅推介,邀请游客感受成都的“万千气象”。今年1月,深圳⇋成都“熊猫旅游列车”开通,越来越多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乘坐夜间动卧列车来成都旅游。

  熊猫旅游列车。(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在培育新兴文旅业态方面,成都针对夜间经济、冰雪经济等文旅产业新支点,举办多样化活动,如发布多元夜间文旅消费场景、举办西岭雪山南国冰雪季等活动,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潜力。美团研究院发布的《2024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成都夜间消费占比高达54.6%,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榜首,充分彰显了成都夜间文旅经济的蓬勃活力。

  文创产业同样发展蓬勃。以“数字+”赋能传统文化创新,成都聚集影视动漫、游戏企业超7000家,涵盖内容创作、内容分发、衍生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今年以来,刷新票房历史的《哪吒2》、上线三天播放破10亿的短剧《家里家外》等“爆款”影视作品层出不穷。

  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成都把提升消费服务国际化水平和促进入境游便利化相结合,提供更优质全面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努力打造国际游客首选城市。通过构建“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支付体系,入境支付越来越便捷高效。离境退税也十分便利。截至2025年1月中旬,成都全市共有离境退税商店429家、同比增长34%。2024年全市离境退税金额近3000万元,商品销售额突破2.5亿元、同比增长超400%。

  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成都经验

  成都文旅产业精准把握时代脉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位于成华区的东郊记忆以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为基础,通过创意改造,打造出具有独特工业风的文旅新场景。在场景营造的基础上,东郊记忆明确“音乐产业基地”与“数字娱乐产业基地”的定位,通过音乐节、艺术展等品牌活动树立“城市文化新名片”形象。同时,东郊记忆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打造具有独特标识性的IP,如开发文创衍生品、数字IP及跨界联名,将品牌形象转化为具体的商品,实现IP的商业价值转化。

  成都东郊记忆。(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文旅深度融合的探索中,成都的底层逻辑是以场景营造塑造文旅品牌,最终实现文化IP的产业化运营。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成都的思路是以“场景营城”理念为引领,通过“场景基因提取-文化符号转化-产业链条延伸”,将城市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消费、可持续的产业价值,实现文化IP从品牌塑造到商业变现的闭环,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近年来,成都聚焦“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奋进中的创新之城”城市品牌,打造了一批高品质文旅消费场景。宽窄巷子、锦里古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生,成为游客体验成都慢生活的热门“打卡”之地;东郊记忆、天府国际动漫城等文创园区蓬勃发展,为城市注入青春活力;夜游锦江等新业态层出不穷,满足市民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俊认为,成都文旅在产业融合升级中主要沉淀了三点经验:一是强化政策协同联动,构建多维度立体化政策体系;二是以天府文化形塑文旅产业,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路径;三是通过创新融合,实现文旅业态能级和品质提升。

  “成都在数千年中积淀凝练升华出的‘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核心内涵,是成都文化和旅游消费最具有标识性的精神特质和人文气质,最能彰显城市文旅消费独特魅力和吸引力。”刘俊表示,与其他新一线城市相比,成都文旅消费的差异化竞争力体现在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具有优势的旅游枢纽、不断更新迭代的消费场景三个方面。

  “未来,成都将继续深化资源整合,优化文旅产业布局,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完)

【责任编辑:徐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