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44岁的中江籍外卖员刘应强因救落水者而牺牲,引发社会关注,也再次让中江这座英雄故乡闪耀光芒。
数据显示,自2000年施行《四川省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条例》后,中江县共奖励表彰见义勇为人员43名,其中省级1人、德阳市级11人、中江县级34人,见义勇为牺牲人员7人,1人被评为烈士……在这片土地上,英雄精神一直薪火相传。
精神赓续 英雄精神引领时代担当
德阳市中江县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乡。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黄继光舍生忘死,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江儿女。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中江涌现出一大批见义勇为的英雄模范。
原古店乡正兴村监委会委员和五社社长曾旭广为抢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其女曾小芬代表全家将 16.5万元抚恤金全额捐出,成立“旭广教育基金”、修建“旭广路”,延续着英雄大爱。罗中华跳入水中施救儿童,却被无情的河水吞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黄继光的侄儿黄忠凯,在云南抚仙湖休假时,勇救两名落水儿童和一名妇女。
…………
翻开中江近年来涌现的英雄名录,被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所触动,也从他们“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精神品质中备受鼓舞。
精神丰碑 继光故里英雄火种永不熄灭
“到!到!到!”清明前夕,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来到黄继光纪念馆,缅怀先烈、寄托哀思,当点名“黄继光”时,大家纷纷应答。在黄继光英雄塑像前,红色宣讲员、武警战士、共青团员、少先队员齐声朗诵,穿越时空与烈士对话,诉说着对英雄的思念与敬仰。
中江县以教育为切入点,让英雄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中江县黄继光红军小学,以“红色德育”为特色,深入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系列活动,厚植红色底蕴,讲好红色故事,成为传承革命红色基因的摇篮。学校还创作了少儿版川剧《黄继光・扑堡》,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生动演绎英雄故事,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中江县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县师生代表赴黄继光纪念馆以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为契机,重温入队誓词、聆听英烈故事;组织开展红歌合唱、故事讲述、影像展播、书画创作等活动,将英雄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增强教育长效性。
中江县522个村(居委会)在村规民约中明确规定对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等行为的道德积分奖励机制。继光镇继光村自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积分管理以来,累计300余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村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交通劝导等村务活动,开展好人好事宣传,涌现出“四川好人”邓素春等先进典型。
从小学课本里的英雄故事,到田间地头传唱的红色歌谣,从黄继光纪念馆的常青松柏,到街头巷尾的“继光志愿服务队”,从刘应强的凡人壮举,到无数英雄模范的涌现,英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激励着人们在正义与善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刘倩 记者 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