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504/1614:25:43
前锋区委宣传部

广安前锋区构建外联内畅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信息2025-04-16 14:25:43
字体:
分享到:

清晨的薄雾中,西渝高铁前锋段的建设者们正在“四桥一隧”控制性工程上忙碌;镇广高速前锋段,白马渠江特大桥已全桥贯通,桥梁工程与道路工程同步推进……这一幕幕火热场景,正是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交通建设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前锋区以“交通强区”战略为引领,全力构建外联内畅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建骨架

重大项目撑起发展脊梁

近日,前锋区交通建设指挥部会议室内,一张张工程进度表和施工图纸整齐地张贴在展示板上,不同颜色的标记笔清晰地标注出各个重大交通项目的推进情况。

“我们建立了‘周收集、旬通报、月交账’工作机制,将交通‘三年大会战’纳入绩效考核,今年以来开展了4轮督查,倒逼项目高效推进。”前锋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许永曾说。

在西渝高铁代市镇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混凝土泵车伸出长长的臂架,将混凝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施工点位。

在镇广高速白马渠江特大桥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在为桥面铺装做最后准备。“这座大桥是项目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主拱合龙后,我们立即开始桥面施工。”该项目负责人段绍张介绍。

S204渠华路黄锋至响水河段的施工现场,挖掘机、压路机等施工机械有序作业。现场技术负责人介绍说,该路段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全境重大交通项目顺利推进,得益于机制保障。“我们通过‘三方同督’机制确保工程质量,‘三色预警’制度把控工程进度。”许永曾说,在项目审批环节,前锋区推行的“并联审批+容缺办理”模式显著提高了效率,G660渝广同城大道项目很快就完成了线路选址工作。

不仅如此,S316桂兴至代市段改建工程的前期工作也在稳步推进。“项目已完成省市工可审批,正在进行设计招标。”负责前期工作的前锋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杜城均说。

惠民生

精细管理守护安全

“现在超限货车明显少了,出行安全多了。”4月8日,桂兴镇大店村村民李莉说。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前锋区交通运输局开展的精准治超行动。

为精准打击超限超载行为,该局在G350、S204等重要路段设置2个固定治超站,24小时不间断值守。同时,组建流动执法队,根据货运企业运输特点,在三桂路等重点路段早晚高峰增加巡查频次。“我们建立了货运企业‘红黑榜’制度,从源头上规范装载行为。”前锋区交通运输执法服务中心主任汤彩霞说。

在公路养护方面,前锋区公路管理养护段创新实施“五化”工作法。在S204养护现场,养护工人正使用新型环保冷补料进行路面修补。该修补材料具备施工快、寿命长、修补后立即就能通车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路面养护效率。针对县道公路,路面灌缝预防性养护定期开展,确保桥梁道路状况安全稳定。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区内21座桥梁进行“体检”,确保每座桥都建立“健康档案”,实施动态监测。

此外,前锋区公路管理养护段还对县道公路药桂路急弯陡坡路段开展行道树专项修剪。

促发展

交通赋能产业腾飞

在观塘镇仁和村,总长3.3公里的产业道路正在修建中,旨在通过完善产业道路、水利等配套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该项目总投资850万元,结合项目所需劳动技能,采取“培训+上岗”的模式,结合工程建设开展以岗代训445人。预计吸纳300名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33.47万元。

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前锋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四方山旅游环线的开工建设,将欢喜坪等旅游景区与青花椒产业园区串联起来;40公里乡村振兴产业路的巩固提升,让特色农产品走出了大山;“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的创建成果,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每一条道路都是经济线。”许永曾表示,交通建设不仅直接带动了就业,更促进了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随着镇广高速前锋段二季度完工、G660渝广同城大道今年开工建设,交通的“乘数效应”正在持续释放。

下一步,前锋区将继续按照“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的思路,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抓手,着力四向拓展,畅通南下北上出口,构建城区环线,打通大动脉,加快形成“一港口两高速三铁路四横五纵”的交通骨架网络,一个立体化的现代交通体系正加速成形。(李恒江、丁彦博)

来源: 前锋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