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成都4月21日电(黄啸 唐文豪)谷雨时节刚过,自贡市沿滩区富全镇蒲余村4组组长何光淮放心不下插秧进度,清晨就来到了地里,督促村民不误农时插好秧:“要按照‘三维立体’栽培技术要求那样栽,谷子的产量才更高。”
又到一年插秧季,心系耕种的老农,期盼着更多劳动力和科技力量投身农业。“现在农村劳动力紧缺,每年只有动员群众加紧干。”何光淮说。
蒲余村村民宗泽军同样因为劳动力短缺发愁:“这批秧子本来应该在清明前后移栽。我的两亩稻田都是自己栽,请人栽成本还是太高了,人工费开支至少是600元一亩。”
图为蒲余村粮农宗泽军(右一)观察秧苗长势。 新华社发(黄啸 摄)
自贡市富顺县童寺镇西湖村属于富顺县“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核心区,为确保再生稻正常生长,一直沿袭着人工插秧收割的生产方式。
村民曾道高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因为地形原因,现有的机械化种植不是很适用。”曾道高说,如果能研发出适合丘陵地区使用的农机,节省人工和生产成本,就不担心粮食没人种。
每年春耕夏收期间,自贡各地农村均组织了党员干部助耕队、志愿抢收队,努力保障粮食生产。
图为助耕队员在田间帮助农户插秧。新华社发(黄啸 摄)
自贡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科科长阳涛说,农业部门正加大与农机生产企业的科研合作力度,对现有的插秧机、收割机进行改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步伐,在减轻劳动力生产成本的同时,转变生产方式;同时鼓励业主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耕地代耕代种。不让耕地撂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无疑是回应老农的期盼的最好途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