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3月——
■南充市40个省重点项目、300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08.4亿元、394.7亿元,投资完成率为35%、33.6%;
■新签约项目98个,完成全年协议总投资421.49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91个,占比92.9%。
项目是增量之源、振兴之本,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
四月,行走在南充大地,一幅干劲“满格”的生动图景跃然眼前,拔节生长。
塔吊摇臂来回旋转、厂房里机器轰鸣、建设者挥舞汗水……连日来,记者在全市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生产车间看到,处处都是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干劲和拼劲,迸发出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南充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外部装修接近尾声。记者 余中华 摄
一年春作首,万物竞争先。开年以来,一批规模体量大、质量结构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落地开花,各类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民生项目火热推进,全力冲刺一季度项目建设“开门红”,为“全力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注入更强动力,积蓄更大潜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3月,南充市40个省重点项目、300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08.4亿元、394.7亿元,投资完成率为35%、33.6%;新签约项目98个,完成全年协议总投资421.49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91个,占比92.9%。
抓谋划建机制撑起高质量发展“钢筋铁骨”
作为市重点项目之一,在顺庆区搬罾街道的南充市医学科学产业园建设现场,37栋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34栋建筑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已累计完成60.3万平方米主体施工。作为川北医学院升格医科大学的关键支撑,该项目不仅承载着区域医疗资源升级的使命,更成为观察南充项目谋划机制的绝佳窗口。
南充市医学科学产业园建设现场。记者 余中华 摄
“谋定而后动”的战略思维贯穿始终。2月13日,随着四川省2025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的举行,南充160个重大项目集中启动建设,628.5亿元的总投资如春雷炸响,拉开了“全力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的序幕。市委市政府随即出台《关于深入贯彻省委推动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决策部署全力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的意见》,构建起“四梁八柱”的项目推进体系——主动承接重大生产力布局,聚力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大力建设重大基础设施,深入实施社会民生工程。
这种系统性谋划在工业领域尤为凸显。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南充将紧盯国省重大政策机遇谋项目,抢抓“两新”“两重”、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等机遇,加快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同时围绕加快补齐工业短板抓项目,推动重点企业扩能增产,新招引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更好发挥“链长制”作用,坚持每季度开展工业项目竞进拉练,提高拉练标准质量,进一步做强项目支撑、释放企业产能,促进“3+2+3”现代化产业体系扩能增效。
抓进度夯基础锻造经济增长强力“引擎”
走进位于嘉陵区新能源汽车智造基地的四川君合数控机床制造一期项目生产车间,立式机床生产区与卧式加工中心有序分布,各式各样的机床成品有序摆放在两侧,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装配作业。“从去年11月设备进场到今年2月试生产,项目落地投产实现了‘加速跑’。”总经理李东指着新建的生产线介绍,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数控机床平均生产周期缩短至15天,较同行业提升20%效率,预计2025年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
这样的“速度与激情”同样在多个“项目战场”同步上演。4月6日,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完成入模振捣,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亭子口灌区一期项目控制性工程——大渠湾渡槽0号段首仓混凝土浇筑圆满收官。这一突破标志着国内在建水利工程最大流量连续梁结构渡槽正式进入主体结构施工新阶段,为后续悬臂浇筑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远眺正在建设的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粟家庙渡槽。记者 余中华 摄
“目前,全桥下部结构已完工,4号墩上部结构施工正加紧推进,建设者们加班加点,只为早日通水。”中铁十八局集团亭子口灌区项目二工区经理刘晓明介绍说。
在顺庆区芦溪镇的中央厨房食品加工及粮油冷链物流仓储中心项目现场,大型机械轰鸣,工人忙碌施工。目前,多层仓、加工厂房、高低温库等主要设施已进入装修尾声。项目建成后,可储存粮食10万吨、油1.1万吨,预计年产值达5亿元。
“当前正进行浅圆仓仓顶与油罐组装,以及园区道路场平、强弱电消防、地下管网施工。”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周前程表示,后续将调配充足机械、人力和设施设备,保障材料供应,力争今年6月基本完工。
项目不断刷新的“进度条”背后,是各地项目制度创新的强力支撑。在顺庆区,通过建立“五个一”工作机制,围绕确定的78个重点项目和新增项目,落实一个重大项目一名县级领导包联、一个责任部门牵头、一个工作专班推进、一套工作方案保障,加快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在嘉陵区,“签约-落地-投产-升级”全周期服务链成效显著,对已签约项目,成立服务专班,精心精细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对在建项目,建立定期调度机制,解决推进中的堵点痛点问题,确保项目早竣工、早投产;对已投产项目,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推动企业技改升级、智改数转。
抓服务重效能跑出招引落地“南充速度”
翻开嘉陵区招商工作日志,熙泰科技项目的“超速度”跃然纸上:10次面对面洽谈、8次赴芜湖对接、9次专题会议,最终跑出“半日完成注册、22个工作日通过中基协备案”的审批新纪录。这种“把企业事当自家事”的服务理念,让企业负责人赵铮骁感慨:“南充的营商环境让我们看到了一座城市的诚意与效率。”
这种效率在政务服务窗口得到生动诠释。当南充烁克科技负责人王轶斐走进顺庆区行政审批局时,原本需要7至20个工作日的企业信息变更,在“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4小时内即告完成。“工作人员不仅全程引导,还主动帮我们完善材料细节。”王轶斐的体验,正是南充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
今年以来,南充市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从多方面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在要素供给上,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统筹拓展用地空间与优化供给,提升生产要素供应水平、降低用能成本,通过多种举措化解用工结构性矛盾,发展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全方位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政务服务方面,以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抓手,提升服务效率,严格落实国省市稳增长政策,释放政策红利,强化诚信政府建设,增强企业信心。市场环境打造上,畅通市场准入与退出渠道,平等对待各类经营主体,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
这些改革举措释放出强大的“磁吸效应”。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市新签约项目98个,完成全年协议总投资421.49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91个,占比92.9%;50—100亿制造业项目1个,20—50亿元制造业项目5个,10—20亿元制造业项目5个,5—10亿元项目24个。
塔吊林立的工地、焊花飞溅的车间、昼夜不息的流水线,共同勾勒出南充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曲线。从医学科学产业园的封顶时刻到半导体微显示产业的破土萌芽,从横跨天堑的渡槽浇筑到智能制造的精密跃迁,每个场景都在诠释“项目为王”的深意,每项数据都在标注追赶跨越的刻度。站在首季“开门红”的新起点,南充以“满格”状态再启程——在这片涌动着希望的热土上,春日里项目建设的蓬勃朝气无缝衔接夏日的澎湃激情,正翻开更壮阔的发展新篇章。(记者 冯方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