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5 04/2809:46:54 来源: 川观新闻

泥地拔河、挑粮接力……四川仪陇县举办首届客家农民运动会

2025-04-28 09:46:54    来源: 川观新闻
字体:
分享到:

4月26日,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丁字桥镇乐兴小学操场内人头攒动,红旗招展,“魅力客家・和美乡村”——2025年仪陇县首届客家农民运动会在此拉开帷幕,来自该县33支客家代表队共同开启这场融合了传统农耕技艺与体育竞技的盛会。

赛场燃激情 客家文化与体育竞技的碰撞

“各位来宾、乡亲们,欢迎来到‘魅力客家·和美乡村’——2025年仪陇县首届客家农民运动会现场!”当天上午,两名主持人分别用普通话、客家话对到场的运动员、观众表示欢迎,随后,在主持人的“双语”介绍下,33支参赛队伍跟随引导员陆续进场,运动会正式拉开序幕。值得注意的是,引导员手中的引导牌别具一格,由传统农耕生产中的竹筛制成,每支队伍的名称都贴在圆形竹筛中间,独具客家味道。

代表队集结。张梓睿 摄

运动会为展现客家人“耕读传家、和衷共济”的精神,精心设置了“泥地拔河”“抓鸭摸鱼”“筷运土豆”“挑粮接力”“趣味篮球”五大别具一格的特色项目。参赛队伍以村(社区)为单位,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奋力拼搏,展现客家儿女健康、鲜活、自信的精神面貌,铺展一幅和谐、淳朴、兴旺的美丽乡村图景。

当天下午,在乐兴场镇旁的一方水田里,随着裁判的哨响,泥地拔河赛拉开了帷幕,双方参赛队员双手紧握麻绳,稳住重心,核心发力,麻绳在队员的手中绷得笔直,伴随着“一二一二”的口号,双方僵持不下,更有队员为了稳住局面,将沾满泥土的麻绳衔在口中,引发观众一阵欢笑。泥点在田间飞舞,选手们的衣服上、面庞上、头发上都敷上了一层厚厚的泥浆,却始终抵挡不住大家的热情,现场村民热情高涨,为参赛队员呐喊助威,客家话、四川方言相互交织,与呐喊声、鼓掌声、欢笑声响成一片。

泥地拔河。张梓睿 摄

“客家农民运动会把日常耕作的庄稼地变成了竞技场,各种趣味运动让这片土地焕发生机,更让大家在泥土中共享春天的喜悦与健康的美好!”参赛农民运动员黄志军用客家话叙述着自己的喜悦。

传承与创新 客家文化的守护与文旅融合实践

客家农民运动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仪陇深耕文化传承、探索文旅融合的生动缩影。作为西南第二大客家聚集地,仪陇以“文化+产业”双轮驱动,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明末清初,客家先民大多从广东一带出发,一路风餐露宿落业仪陇。300多年来,仪陇客家人以丁字桥镇乐兴社区为聚居中心,发展至今,现有30多万客家儿女定居,他们将耕读文化融入这片红色热土,客家精神在仪陇源远流长。

抓鸭摸鱼。张梓睿 摄

一直以来,仪陇都致力于守护文化根脉。目前,该县超5万人能流利使用客家话,在部分中小学,还开设了客家话课堂,确保客家语言的代际传承;婚丧嫁娶仪式、客家民歌(如山歌、嫁歌)等民俗被纳入非遗保护;丁氏庄园、龙母宫等客家建筑群保存完好,成为研究川北客家民居的珍贵“活化石”。

“此次活动以赛为媒,充分发挥‘春耕+’综合效能,持续推动客家文化、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讲好春耕故事,展示农民风采,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为建设丘区农业样板县注入了强劲新动能。”仪陇县文广旅局局长胡润说,接下来,将继续大力推广客家文化,让更多的人学客家话、唱客家歌,将客家精神保护好、传承好。

首届客家农民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是仪陇文化自信与产业创新的集中体现。从泥地拔河的呐喊到客家民居的烟火,从品九大碗水席到民宿慢生活,仪陇正以客家文化为纽带,将传统基因融入现代产业,全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样本。(张梓睿 南充观察 吕芝姝)

【责任编辑:蔡霈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