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504/2817:44:31
遂宁市委宣传部

遂宁市河东新区:构建一线网格响应机制 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信息2025-04-28 17:44:31
字体:
分享到:

从党员干部的先锋引领到网格员的巡逻,从社区工作者的暖心服务到社区“能人”的共同参与……在四川省遂宁市河东新区的街头巷尾,“微网格”正悄然重塑基层治理的生态,上演“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遂宁市河东新区直面城市治理“末梢乏力”难题,以“网格重塑、力量重组、机制重构”为抓手,将27个社区细分为266个“微治理单元”,创新构建“力量前哨-闭环治理-服务共生”立体化治理体系,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响应”、急难愁盼“全链条化解”。

该体系运行以来,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0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党建领航强根基

多元共治聚合力

清晨,阳光穿透云层洒落在玉兰树梢,党员网格员李军和任家渡田园小区物业陈经理、社区民警莫林汇合在4栋楼下。“今早有住户投诉,说有居民圈占绿化带种菜。”

三人来到4栋楼后,一条宽约40公分的绿化带已经被业主刘大娘翻新,地上还放着各式菜苗。见大家走来,刘大娘停下手中的动作:“我种点小菜咋了?”

“公共绿地属于全体业主……”陈经理耐心解释,莫林适时补充破坏绿化可能面临的行政处罚,李军也从邻里和谐角度进行劝导。老人绷着的脸松动了,李军顺势蹲下帮她收拾菜苗,陈经理接过铁铲抹平土坑。

探索基层治理新思路和新方法。河东新区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27个社区细分为206个“红色微网格”,并按照“一网格一支部(党小组)”原则,建立网格党支部172个、党小组34个。发挥网格党支部书记带头人作用的同时,整合业委会、物业管家、社区民警等组建“固定搭档”,发动“三新”群体、热心商户等代表,形成“1名书记+3名协管+N名志愿者”的治理梯队。

养老服务机构链接来了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资源,合唱班学员承担了社区文化活动组织任务……绿洲社区通过社区书记名师效应吸引并培养了12名各类社区“能人”参与基层治理。在“能人”的带动下,社区合唱团、书法班、时装秀、太极队、广场舞队等应运而生,儿童演讲主持、快乐英语口语、硬笔书法班接续开设,每年可覆盖社区老人、儿童2000余人次。

河东新区落实“双向考评”“下沉鉴定”机制,将网格党组织意见全面纳入新区党员干部提拔晋升、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等事项评定,让在职党员不仅“沉下去”,还要“干得好”。

据悉,目前,河东新区已吸纳在职党员500余人,各类社会组织159个、居民群众商户11万人等积极参与网格建设。

闭环管理提质效

同心联动解难题

暮色初上,五彩之心的霓虹灯与商贩的招牌灯光交错。慈音街道网格员曾雪娟来到德水路街面,检查垃圾桶摆放是否规范有序。她的手机相册里还存着一个多月前街面餐厨垃圾桶随意外摆、油污满桶的照片。

那天,她刚将问题上报“城市管理问题采集群”,不到两个小时,市政环卫、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相关负责人便齐齐来到现场了解情况。经过前期的摸排了解,不久后几个部门的负责人协商提出:定线路、定时间、定规范,增加夜间清运能力的治理办法,并在线上线下开展宣传引导,建立起“日常巡查+专项督查+联合执法”的三级监管机制。

如今,通过专项整治,实现餐厨垃圾桶90%入店管理,清运投诉量下降82%,带动街区城市管理平台关于餐厨垃圾桶占街的投诉显著下降。

“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河东新区针对占道经营、市政设施损坏等跨部门问题,创新构建“问题发现-任务受领-联合处置-整改销号”责任闭环体系,网格员发现问题直报调度中心,城管、市政、建交等部门限时会商,实现街区等专属网格联动管理。

除了街区,河东新区还推动小区综合网格闭环管理,建立“巡查发现-分级处置-反馈评价”闭环链条。以任家渡社区为例,该社区网格员需要每日巡查网格记录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立即处理;需协调的上报社区或街道的问题,3日内明确处置方案。办结后还会进行回访,接受群众的满意度评价。

“去年社区开发了‘任家渡幸福E家’服务微信小程序,实现问题上报、任务分派、进度追踪全流程线上管理,全域发现并上报问题由1.5天缩短到20分钟完成,进度追踪到问题闭环时间较以前缩短一半。居民可随时通过其反映问题,查询办理情况,并评价办理结果,让问题消解在最小单元。”任家渡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斌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河东新区通过闭环管理解决飞线充电、噪音扰民等顽疾900余件,重复投诉率下降近10%。

精准服务暖民心

需求导向惠民生

4月的遂宁,温度已突破30℃。炙热的阳光下,灵应寺小区网格员刘春燕和社区医生唐艳君正快步赶往6栋一单元的胡会蓉老人家里。“最近温差太大,老人有些感冒,一直咳嗽。”路上,刘春燕不忘将自己入户走访的情况告知给唐艳君。

“婆婆,我们来看你了。”铁门吱呀打开,94岁的胡会蓉鼻尖泛红,咳嗽声在空荡的楼道里格外清晰。“哎呀,这两天咳个不停,肺都咳痛了。”唐艳君耐心询问着老人的病史和症状,并掏出听诊器聆听心跳与呼吸情况,随后为老人开了药。走之前还为老人测量了血压。

在河东新区,这样上门服务的场景并非个例。河东新区建立“绿(普通家庭)、橙(特殊关爱)、红(重点帮扶)”三色分类服务机制,橙色群体每周电话随访1次,红色群体由网格员、家庭医生、志愿者组成“帮扶专班”,提供送药上门、心理疏导等专属服务,实现服务供给从“大水漫灌”变“精准滴灌”。

同时,由网格党组织牵头,每月组织居民代表、物业公司、共建单位召开“小板凳会议”,通过“居民提诉求-各方出方案-投票定措施”协商解决公共事务。

“以往跟业主沟通,很难达成共识。现在通过多方协商,很多问题在沟通过程中就解决了。”金域央墅小区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张旭东介绍,目前,该小区通过“小板凳会议”已协商解决停车位改造、绿化带维护等多个公共事务。

有民生温度的服务切片还在不断上演:在老旧小区设立“移动服务站”,每周定点开展政策咨询、高龄认证等服务;商务楼宇推行“午间1小时”错时办公,为上班族提供社保查询、法律咨询等便利……如今,河东新区的基层治理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升级,从“普惠服务”向“精准供给”跨越,持续擦亮“幸福河东”民生品牌。(欧欢)

来源: 遂宁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蔡霈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