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凉山州委宣传部 供图)
7月21日,“再访悬崖村”新闻发布会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召开。凉山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郭红卫介绍了凉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并和昭觉县、凉山文旅集团等有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凉山是曾经的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也是全国决战决胜脱贫奔康的生动范例。过渡期以来,凉山州扛牢四川省委赋予凉山建设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重要责任,全力以赴固成果、促振兴、抓发展。2024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2474.9亿元,比上年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80元,同比增长6.8%。
悬崖村,曾因“悬崖峭壁上的村庄”“藤梯求学路”而被全国熟知。多年前,当外界的镜头第一次聚焦这里,看到的是村民们踩着摇摇欲坠的藤梯往返于山巅与山脚,看到的是孩子们背着书包在陡峭崖壁上攀爬的身影,看到的是“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生存困境。
今天,镜头再次聚焦这片土地,看到的是钢梯替代藤梯、公路通到村口、新房取代土坯房,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2020年,悬崖村实现整村脱贫,但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凉山文旅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苏解放表示,2023年以来,凉山文旅集团以“精神生长地、理想飞翔谷”为定位,以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基地、国际山地户外运动体验营、国际自然地理研学集结社为落点,投建昭觉悬崖村天空之谷项目,悬崖村独特的文旅资源禀赋,非常契合集团的发展理念。悬崖村钢梯是天空之谷项目的核心资源,总长2.8公里、宽1.5米、2556级梯步、最陡地方坡度60度、海拔跨度370.1米。
“改变的还有三河村和火普村。近年来,我们坚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围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主题,努力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典型和全国脱贫攻坚精神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红色研学基地。高起点编制‘三村’发展规划,精准谋划项目128个、总投资7亿元,完工项目101个、完成投资3.4亿元,悬崖村‘天空之谷’一期、三河村培训中心、火普村红色研学基地等相继建成运营,三村群众吃上‘旅游饭’。2024年,悬崖村、三河村、火普村全年接待游客1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100万元,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8274元。”昭觉县人民政府县长白此联说道。
“悬崖村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昭觉这片土地的滋养。在昭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悬崖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农业发展新模式,发展特色农业,壮大集体经济。”从悬崖村到幸福社区,作为凉山变迁的亲历者、见证者,昭觉县古里镇党委书记帕查有格感触颇深。
28岁的悬崖村村民莫色格服如今是昭美社区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他用自身经历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毕业后选择返乡,投身乡村振兴。
“现在的悬崖村上,修起了酒店、民宿,走上了农文旅融合的路子,不少村民也可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我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为了报答这一切,我想回到家乡,尽自己的努力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莫色格服表示,将用自己所学知识,为家乡带来新的活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