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的街道上,行人自觉将垃圾投入分类垃圾桶;口袋公园里,老人们在新安装的健身器材上锻炼;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大屏上,实时跳动着城市运行的各项数据……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新县城,一幅城市文明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从“四好”建设到“一老一小”关爱,从加装电梯、停车充电等“关键小事”到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打造宜居环境等“民生大事”,北川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以“绣花之功”,持续推动“文明城市”迈向“城市文明”,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市民幸福指数。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北川县委宣传部 供图)
民意“点单”,城市更新暖人心
北川在推进城市更新中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居民议事会、意见征集表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对加装电梯、停车管理、环境整治等方面建议1200余条,实施“点单式”改造。北川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实施加装电梯项目以来,已加装完成电梯105部,今年还将完成15部电梯安装。
在永昌镇安昌片区南河桥边,工作人员指着桥边已经施工完成的停车场说,“这里原来是堆放废旧物品的地方,通过改造,现在成了有70多个停车位的生态停车场。”据统计,2023年以来,北川共完善城区道路标线12137.8平方米、增设U型隔离栏253个,规划机动车停车位465个,非机动车停车位402个,潮汐车位200余个,大幅缓解城区停车压力。
同时,北川县积极推进“微更新”,将封闭绿地改造为开放式休闲步道,增设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和休憩座椅。目前,全县建成各类公园绿地24个,实现“100米见绿、200米入园”,并坚持“一园一主题”,融入羌族文化元素,打造兼具生态功能与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空间。
北川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北川县委宣传部 供图)
智慧为翼,城市治理更高效
北川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建立了“智慧城管”系统,截至目前已累计处理城市管理问题58件。北川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值班人员胡斌介绍,该平台接入了互联网、移动5G、物联网,集成基础地理、单元网格等多种数据资源,创新建立“系统终端+一线执法”模式,并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合作,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进行网格化监督管理,不断推进城市管理实现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和动态化。
政务服务持续优化。县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次办”。2024年以来,“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办理事项6430件(次)。全县1434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全流程网办,材料减免率达51.15%,审批时限压缩96.17%。
其他智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共享辅具租借小屋”实现扫码自助取用;供电系统可自动推送故障信息和抢修进度;“云上北川”AI平台为农特产品推广、文旅推介等提供智能推荐服务,城市运行更加高效便捷。
干净整洁的北川县城。(北川县委宣传部 供图)
全民参与,城市共建聚民力
为了让群众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北川各社区创新实施“文明积分”管理制度,将市政维护信息报送、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文明行为量化为积分。截至目前,永昌镇已有8000余户家庭参与积分管理,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现在小区大部分人都养成了垃圾分类习惯,不仅能够自觉遵守,还能监督其他人。”永昌镇禹龙社区党委书记张雪梅说,北川经常性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围绕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进行点对点讲解示范,让群众从“不知道怎么分”转变为“主动去分”。
“这个积分制度特别好!”住在尔玛小区的张阿姨一边刷积分一边说,“上个月我因为坚持垃圾分类和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累积了80多分,换了一桶食用油和两提抽纸。”回想起近几年身边的改变,张阿姨表示,“以前总觉得社区提要求,是在‘管’我们,现在才发现受益的是我们自己。环境变好了,大家心情都舒畅很多。”
下一步,北川将以更高标准推进城市文明建设,让文明成为城市最亮丽的底色,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北川样本”。(杨国华 唐舒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