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遂宁市蓬溪县通过政策扶持、人才培育和产业孵化,成功打造了一支千余人的“新农人”队伍。他们用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赋能传统农业:让山货“飞”出深山,让土地“生金”,让荒地焕发生机……这群敢想敢干的“新农人”,正在沃野上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生态农业走出致富路
“稻蛙共生”实现一田双收
“90后”青年汤伟是蓬溪县明月镇三叉河村“稻蛙共生”基地负责人。他采用生态循环模式,在80余亩稻田中同步养殖黑斑蛙,利用蛙类除虫、排泄物还田,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提升稻米和蛙类品质。
据汤伟介绍,2024年基地黑斑蛙销售额超过150万元,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下一步,他计划在蛙类冬眠期轮作蔬菜,探索“稻—蛙—菜”立体种养模式。
汤伟表示,创业初期面临资金、技术和管理难题,后通过政府支持扩大土地流转、引进设备、提升技术,实现规模化经营。
电商赋能农产品出村
“小屏幕”撬动“大市场”
“家人们,这是咱们群利镇自家田里种的长粒大米,煮出来的稀饭糯得粘嘴巴。”在蓬溪县群利镇九龙坡村的助农直播间,“新农人”吴学勤如数家珍地展示家乡好物。
吴学勤的主业是经营一片200亩的“柑橘+川白芷”立体种植基地。经营基地的同时,他还牵头开展农产品直播销售。2024年,该村柑橘产量达120万斤,为解决销路问题,吴学勤组织村民开展电商培训,注册“九龙优选”品牌,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推广本地大米、花生、皮蛋、红薯粉条等特色产品。
初期直播订单较少,经优化包装、统一品控、加强内容运营后,直播间粉丝增长至近万人,月均销售额达4万余元,有效带动本地农产品出村进城。
蓬溪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毛玲介绍,县里依托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已培育30余名农村电商主播,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常态化。
全链条升级产业
“产供销”一体化激活乡村经济
要让乡村经济真正“活起来”,需实现从生产端到供应链的全链条升级。蓬溪县蓬南镇钟山村党总支书记梁海涛,正是积极推行“产、供、销”一体化现代农业模式的“新农人”先锋。
自2021年钟山村发展村集体经济以来,梁海涛坚持走“耕、种、防、收、储”到“加工、销售”的全链条发展道路。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他牵头成立蓬溪县登临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扶持资金和农机补贴修建烘干房、冻库、生产间,购置40多台农机设备。
2022年,钟山村注册“钟山”生态粮油商标,产品涵盖生态大米、红薯粉条、菜籽油、全麦面条等。通过推行“订单式生产”模式,“钟山”产品不仅进入遂宁市多家单位食堂,还销往成都、重庆等地超市。如今,钟山村集体经济年产值已突破160万元。
近年来,蓬溪县通过实行“新农人主导+政府赋能+群众共建”模式,构建培育体系、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工作机制,成功回引、培育“新农人”312人,全县动态认定“新农人”达1011人。这支充满活力的“新农人”矩阵,正为蓬溪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新动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