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508/0715:27:10
华蓥市委宣传部

西华师范大学“经世致用—蜀行阡陌”调研团探寻四川华蓥白鹤咀村振兴答卷

信息2025-08-07 15:27:10
字体:
分享到:

  近日,西华师范大学“经世致用—蜀行阡陌”暑期调研团深入四川省广安华蓥市白鹤咀村,实地探寻生态资源盘活与产业动能激活的实践路径。

  生态筑基:让绿色福祉直抵民心

  自2017年起,白鹤咀村从植被养护、水系治理等基础工作入手,筑牢生态根基。如今,三座各具特色的公园成为生态惠民的生动注脚。第一座公园聚焦村民“健身难”痛点,依托植被养护成果打造步道,配齐全龄段健身设施,让生态空间成为村民日常互动、共享健康的公共平台;第二座水系公园先通过清淤疏浚解决“雨季易涝、水质差”的民生难题,再建亲水平台满足纳凉观景需求,让生态治理成果直接惠及生活;第三座公园则融入民俗展陈、文化长廊等集体记忆载体,在休闲中强化村民文化认同。

  调研团成员葛峙仪在日记中感慨:“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都藏着对村民最质朴的牵挂与深情。”从生态修复到功能惠民,白鹤咀村让“绿水青山”变成了滋养民生的“幸福源泉”。

  垃圾分类:小切口推动乡村大变革

  垃圾分类是白鹤咀村生态治理的重要一环。村庄通过设置分类收集点、组建宣传小分队、制定积分奖励制度等举措,引导村民养成分类习惯。村里还设置生态护林员、垃圾分类督导员等公益性岗位,实现“生态保护+就业保障”的联动效应。

  “我现在就是村里的环卫清扫员,每个月有500元的收入,还能为村里的环保事业出一份力,感觉很有意义。”环卫清扫员李叔叔对调研团说。

  产业创新:“套种”模式种出增收新希望

  “今年试着‘麦冬+玉米’套种,一亩地能收两份粮!”驻村第一书记黄鑫蹲在田埂上,拨弄着玉米叶下的麦冬苗,眼里满是期待。村里专门请了农技专家指导,从选种到田间管理手把手教学,还定期办培训班详解“玉米遮阴、麦冬保肥”等窍门,让家家户户都能学懂用好。

  “巧种让土地翻倍产,技术为增收托底,这创新种出了盼头!”调研团成员辜新春在调研中感叹。如今,试种见效后,干部们正挨家挨户算增收账、解后顾之忧,力争把“一亩双收”的好模式推广开,让更多村民共享产业创新的甜头。

  干群同心:凝聚振兴路上的强大合力

  干群同心是白鹤咀村发展的关键。基层干部主动作为,走访困难家庭、协调种植户销路、跟进公益性岗位履职,以实干赢得村民信任。从公园建设意见征集到种植技术推广,从垃圾分类落实到日常民生服务,干部与群众紧密互动,形成共建合力。

  在调研成果汇报会上,调研团成员全面分享了在白鹤咀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深入剖析了该村生态筑基、产业创新、干群同心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实践路径。华蓥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调研团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后续将积极推动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助力更多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完)

来源: 华蓥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徐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