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508/1220:48:36
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

方大达钢:党建引领钢铁新城向新而行

信息2025-08-12 20:48:36
字体:
分享到:

在巴蜀大地的工业版图上,一座现代化钢铁新城拔地而起。今年4月,方大达钢新厂正式揭牌,标志着这家有着悠久历史的钢铁企业完成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身。这一历史性跨越的背后,是党建引领下全体方大达钢人“搬强、搬精、搬优”的坚定信念。

“智”能新城从无到有:党建领航绘就转型蓝图

走进方大达钢新厂区,两座高炉巍然矗立,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综合原料场里,两台取料机能以1200吨/小时的能力高效运转;物流管理系统实现电子运单全程无纸化,每年可减少约五十万张运单小票……这座占地千亩的钢铁新城,从一片洼地到现代化钢城的蜕变,只用了2年多时间。

“新厂区的建设不是简单的复制搬迁,而是要打造百年基业的精品工程。”炼铁厂副厂长张秦川说。作为有着27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成立“党、团、青”突击队,从炼铁项目桩基工程到设备安装,从单机试车到热负荷试车,党员干部始终冲锋在前,在钢筋绑扎的间隙、在混凝土浇筑的深夜、在设备调试的关键节点,鲜红的党旗始终在建设一线高高飘扬。

新厂区构建了“节水-节电-回收”三位一体管理体系。企业雨水回收系统自5月下旬投用以来已储备雨水50.6万吨,吨钢新水耗较2024年下降19.7%;5套发电机组整体处于运行状态,实现自发电率累计保持在95%以上。在水处理中心,经过预处理、超滤、反渗透等工序,生产废水转化为一级除盐水并全部回用于生产环节。这些绿色发展成果的背后,是公司党委统筹技术部门成立的多支党员攻关队连续攻坚取得的突破。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淬炼担当铸就钢铁脊梁

在方大达钢搬迁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批共产党员扎根一线,用实干与创新浇筑成企业发展的钢铁脊梁。

张秦川的工作靴永远带着泥土与机油的印记,这位从高炉车间成长起来的设备专家,练就了“设备听诊”的绝活。2024年3月,大高炉挡料阀突发故障,他带领党员技术骨干创新制作装配,将常规20小时的抢修压缩至40分钟;新厂区建设中,他牵头完成两百余个高低压电器柜螺栓紧固、三机同轴机组连锁关系论证,确保1号高炉开炉三天即达产。截至2025年6月,其团队修复废旧器材264项,节约成本160万余元。

张秦川用匠心守护着钢铁生产的基石,而在炼钢厂,厂长何军元则以创新思维为企业效益开辟了新路径。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标注密密麻麻的施工进度图,每一条线条都记录着攻坚克难的足迹。2023年雨季,新厂区在建设期间遭遇内涝,他带领团队在齐腰深的泥水中开挖排水线路,奋战十余小时排除险情。面对双厂区作战压力,他推行“老厂区保生产、新厂区工期倒排抓建设”的双线工作法,攻克连铸车间数码机器人喷码机应用等技术难题。2025年二季度,炼钢厂工序成本较上年降低80.45元/吨。

与此同时,物流储运中心党员带头推动的智能物流改革,让效率提升直观可见。通过电子运单二维码替代纸质单据,实现过磅数据自动核验上传;可视化管控模块使车辆调度效率提升40%。该系统每年能为公司节省数万元费用。

从高炉车间到炼钢炉前,从物流调度到智能系统,方大达钢的党员以“微光”汇聚成转型“星河”。

新城“向新”成效:红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下的转型实践,为方大达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2025年上半年,企业铁、钢、材等主要产品产量全面完成年度计划的50%以上,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方大达钢正持续深化智能制造和绿色转型。该公司党委将继续加大先进冶炼技术、智能生产系统研发,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强化质量管控。从老厂区的炉火熊熊到新厂区的智能闪耀,从传统制造企业到现代智能制造企业,方大达钢这座钢铁新城正以昂扬姿态向新而行,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达钢力量”。(曹立 秦雪梅)

来源: 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
【责任编辑:蔡霈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