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508/1521:22:15
宜宾市委宣传部

以山水为媒 绘就四川宜宾绿色发展新画卷

信息2025-08-15 21:22:15
字体:
分享到:

8月15日,2025年全国生态日四川省主场活动在宜宾市举办。戎州大地上,一幅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大美画卷正徐徐铺展。

长江之畔,宜宾城风光旖旎。(兰锋 摄)

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生态环境焕发新光彩

在宜宾长江公园的江边广场上,立着一块石碑,“长江起点”四字十分醒目。

然而,曾经,从“长江起点”向北5公里,是宜宾沿江工业区,化工、热电、水泥、造纸等老工业企业“围江”布局,成为制约宜宾绿色发展的瓶颈。为了守护好这一江清水,宜宾市积极行动,打响了碧水保卫战。

如今的宜宾,生态底色“靓”了起来。2024年,宜宾PM2.5累积浓度较2021年降低12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81位,较2021年上升16位。

山川披绿、河湖向美的宜宾。(兰锋 摄)

宜宾,从生态危机到绿色典范,又是如何蜕变的?

“三水”统筹守护“一江清水”。为守护好这一江清水,宜宾围绕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开展系统治理。建立406支“河小青”志愿队伍,完成河湖健康评价并逐河建立“健康档案”。提前两年完成155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纳入河长制管理的112条小流域水质保持在Ⅳ类及以上。

整治优化长江岸线。实施沿江污染企业“退城入园”,依法拆除和取缔餐饮趸船、非法码头等。建成生态缓冲带91公里,恢复沿江自然岸线约1703亩。

推动打造“零碳港口”。在5G智慧化港口基础上,推动宜宾港志城作业区新增、更换港口设施,实现到港船舶岸电使用全覆盖。全面实施港口作业车辆“油改电”,推动公转水、水转铁多式联运,降低运输过程碳排放。

实施有精度的水生生物保护。落实涉渔工程生态补偿资金1.08亿元,办理生态损害赔偿案件97个,长江鲟野外繁殖试验连续3年获阶段性成效;长江十年禁渔工作中,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率和参保率均达100%。

源头防控防治土壤污染。印发土壤污染分区管控方案,实行风险源“一点一策”“一区一策”管控。大力推进首批“无废城市”建设,建成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项目25个和“无废细胞”368个。

全面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塑造新优势

作为典型的工业城市,近年来,宜宾抢抓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风口,大力拓展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一蓝一绿”产业赛道,以产业生态的理念推动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四大千亿主导产业积聚成势。

今年上半年,全市外贸出口持续向绿色化迈进,“新三样”出口40.2亿元。

英发睿能宜宾基地全球光伏研发中心。(曾理 摄)

在位于宜宾高新区的光伏企业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AGV自动搬运小车来往穿梭,机器人不断挥舞机械臂,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平均每0.72秒就能下线一张太阳能电池片。

这家以绿色新能源技术为支点的企业,正是宜宾从依赖煤炭、白酒的“一黑一白”传统产业格局,向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的“一蓝一绿”现代产业体系转型的缩影。

今年以来,宜宾光伏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从“4+4+4”产业看,相关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其中晶硅光伏增长23.8%。

7月21日,2025年度四川省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名单公布,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入选。

近年来,宜宾围绕低碳产业,全面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制定轻工纺织、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计划,成功打造“智改数转”国家级标杆示范7个、省级标杆示范9个。开展绿色转型试点示范,成功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55个、“零碳工厂”17个。

同时,宜宾大力培育绿色新兴产业,全力打造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向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一蓝一绿”加快转型,全市绿色低碳产业占比达44.8%。

全面推进“电动宜宾”建设,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70%。三江新区大力发展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引进四川时代、时代吉利、时代长安等电芯龙头企业和长盈精密、中材锂膜、安费诺等配套企业,规划电芯产能295GWh(建成180GWh)。

当前,宜宾正以“智改数转”为重点,推动能源化工、轻工纺织、机械制造、建筑材料四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宜宾推动新型储能、数字能源、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四大未来产业破局起步,已初步构建起“4+4+4”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新时代美丽宜居城市

6月15日,2024—2025年度《美好生活大调查》数据发布系列活动“美好生活城市之夜”举行,宜宾获评“美好宜居典范城市”。

市民在江边散步赏景。(兰锋 摄)

宜宾市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推进20余座城市山体复绿和4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6.75%。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2个、省级生态县5个。

去年6月,宜宾印发实施《美丽宜宾建设规划(2024—2035年)》,以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交通等示范样板建设让共建共享的美丽宜宾可感可及。同时,实施“宜美家园·共同创造”十大惠民行动,建成海绵型城市公园及口袋公园180个,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率达37.17%,形成“城在绿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新格局。(范军)

来源: 宜宾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蔡霈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