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领域大部分是数字化、平台化、生态化的企业。现在看来,充分发挥新经济企业自身优势并提前布局,能在疫情防控期间更精准地把握人员流动、物流储运等情况,进行前瞻研究,促进防疫决策的科学有效。
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疫情发生以后,新技术倒逼新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新业态迭代升级,新场景提前到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经济企业能围绕智能生活、智能生产、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结合自身实际找到产品方向和市场空间,为城市发展提供新动能。
疫情暴发后,我们开展了线上线下调查,企业反映问题主要集中在对疫情防控期间政府扶持政策理解不透、防疫物资不足、融资需求强烈、市场拓展困难四大类。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迅速成立了新经济企业服务专班,建立了新经济企业纾困解难服务工作机制,大力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切实推动新经济企业复工复产、稳产满产。具体来说,一是专员上门送政策;二是协调物资强保障;三是融资对接促稳产;四是拓展市场促满产。
截至3月23日,582家新经济梯度培育入库企业复工率为98%,“双百工程”企业复工率为100%,6家新经济重点企业全部复工。
此次疫情让基于数字技术的各类需求被激活、爆发式增长,将对生活、生产、城市治理带来深刻变革,催生数字化新场景,孕育数字化新业态。
实际上,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潮流、抢占城市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选择,在全国精准发力、率先起势,已经取得了新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成效。
因此,在政策设计中,我们考虑要主动迎接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时代加速到来的新变革,深刻把握新趋势新变化,深度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巩固新经济先发优势,大力推动六大新经济形态在七大应用场景的对接融合,带动经济活起来。
意见从“新业态”“新产品”“企业”三个维度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一是构建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二是做大数字化转型市场增量。三是构建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
这次疫情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不仅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还有城市治理能力等方面的挑战,我们必须加快建立新经济发展体制机制2.0版本,主动把握以“新基建”、数字化转型为重点的城市发展变革新机遇,为完成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新动能。
一是加强企业发展培育,促进新产品(服务)创新应用。及时跟进解决新经济企业、创新产品面临的困难问题,加快完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服务机制,切实提高服务新经济的水平。全面推行新经济企业服务专员制,分层分级开展百家准独角兽企业、百家梯度培育企业的跟踪服务。组织新经济企业围绕社区生活、企业复产、城市运行集中攻关,加快推出一批数字化的产品链、服务包。实施新经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双引”计划,积极引导生产、生活、城市治理等领域的新经济企业来蓉发展。
二是加强应用场景供给,推动新技术、新模式孵化落地。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基于线上的各类需求爆发式增长、新场景新业态加快孕育的新趋势,加快推动智能生活、智能生产和智慧城市等场景的应用落地。完善“城市机会清单+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的供给机制,持续发布企业能力清单、产品供需清单等,利用未来场景实验室孵化落地优秀产品、解决方案、创新模式。开展创新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梳理“技术—推广—场景—新技术”迭代逻辑,制定成都市新经济创新产品目录,研究设立新经济产品(服务)交易平台,开展新经济企业新产品发布活动,探索支持新经济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新模式。
三是加快生态营造,加大要素供给,提升新经济聚势领跑能力。实施新经济人才引培行动:实施新经济“城市猎头”行动计划,面向全球发布急需紧缺岗位招募令,发布《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精准招引急需紧缺人才。实施“硬核科技”引育行动:加强“硬科技”研发引入、“黑科技”成果转化,主动把握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建立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发现、引进、培育、转化机制,增强新经济源头创新活力。实施创投环境提升行动:发挥新经济天使基金早期领投作用,开展优质新经济项目挖掘,积极推进市、区联合共建专项子基金。实施数据要素创新应用行动:加快“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数据运营服务管理,探索推进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促进数据资源流通增值,推动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和数据要素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