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查有格介绍阿土列尔村脐橙产业发展情况。新华网发(曹鹏 摄)
我是从2015年的12月底到这个地方来工作的。2013、2014年年底的时候,我们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还不足2000元。到2019年年底的时候,人均收入达到6000多元。
过去,我们必须得四肢并用地去攀爬才能到达村子。从2016年的8月份到2017年的6月份,修成了2556级的钢梯,基本解决了村民和学生上学出行难的问题。我们的宽带、水电等也陆续跟上来了。
2020年3月23日拍摄的“悬崖村”天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薛晨 摄
过去,我们的学校在山上的时候,条件也比较差,留不住老师。后来我们把学校搬到山下集中办学,不仅仅解决了我们村的孩子入学的问题,还把周边2个乡4个村的孩子都集中在我们这个地方来学习。
我们村2016年引进了脐橙产业。除了脐橙我们还有核桃、青花椒、油橄榄、中药材种植等。还有就是养殖山羊,养猪养鸡。
阿土列尔村因“悬崖村”出名以后,吸引了越来越多外面来的游客。村民在思想交流、思想认识方方面面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村民的商品意识、积累意识、节约意识等也在不断增强。总而言之,咱们村民的自主能动性越来越强了。
未来,我们还会通过农旅结合,把我们彝族文化的一些风俗元素等加进去,利用高山峡谷、原始森林、溶洞、温泉等资源,通过旅游扶贫来实现稳定的增产增收。
今年我们84户贫困户全部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从钢梯到楼梯的转换。
虽然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但从村民到居民的身份转变,思想的接受程度以及生活习惯方方面面,怎样能更好地适应角色的转换,我们现在也在重点做引导。
2020年7月3日拍摄的昭觉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南坪社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网发(曹鹏 摄)
拼版图片:上图为阿土列尔村村民莫色达体夫妇在“悬崖村”的家门口拍照留念(2020年5月13日摄);下图为莫色达体夫妇在昭觉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南坪社区新家的阳台上挥手(2020年5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怎样来保证村民搬得出、稳得住,最主要的方式可能还是通过旅游扶贫来实现。
贫困户搬迁到县城以后,老人、小孩可以接受更好的医疗、更好的教育,让一些青壮年能更加放心。他们可以选择外出务工,也可以选择回村子里创业,参与旅游开发。
下一步如何来更好衔接,怎么样从脱贫攻坚胜利以后,更好地往乡村振兴这一块来过渡,也是我们重点要做的一个事。
通过我们不懈的奋斗,一定要把村民脱贫奔小康的路越走越宽!